沿大運河順流而下三日,便是三吳都會,杭州府。
陸言原本是可以御劍乘風直抵錢塘,但看到運河兩岸的美景,又想到自己的初心,還是決定走水路,溯運河而下。
他也不是第一次來到杭州了,當初因為江南云章書畫大會,他便來過一次。
故地重游,曾經的人和事,都一點點浮現在眼前,其中印象最深的,要屬曾經荷風院的對對子和驚聞淮河墜龍一事。
不過他這次來到杭州,乃是帶著目的,一來就逛逛此地的文道遺跡和名勝,二來,就是依憑朱閑的玉佩信物,拜訪居住在此地的一位名家,吳中四才子之一,唐伯琥。
要說陸言和這位大才子,還是有些緣分的,當初給黃家后人刻碑時,陸言就在碑林圖中見過這位吳中大才子,買下了黃家那幅手稿。
如今特地前來拜訪,也是聽聞這位唐大才子手上,有不少名畫墨寶珍藏,希望能夠借過鑒賞感悟一番。
隨著碑林圖的蛻變,不少得自其中的秘法,也跟著有所蛻變,其中最為明顯的,便是清風正氣訣。
這一神品獎勵,原本的功用是從書畫之上攫取其上附著的文氣,而這些書畫大多來自歷代或當代名家之手。
但是現在,其功效卻是大變,成為感悟名作書畫之中的文意和畫意,親手動筆臨摹,聚沙成塔,臨摹一副名畫或是書法,便能積累下一些文氣。
按理說原本的清風正氣訣納氣的速度更快,但陸言卻認為,現在的正氣訣,顯然更好。
文道不同于江湖道,江湖道原本便是江湖市井、人生百態,納得也是市井百道之氣;而文道,則更為純粹。
之前陸言就有所感知,從不同書畫上攫取文氣,雖然速度快效率高,但納入文廟之中卻顯得駁雜不堪,并不精純,只因這些都是別人養出的文氣,而非他本人的。
如今,陸言親手作畫寫字,養專屬于他一人的文氣,這才算是走上了文道正途,養出的文氣,也更為精純純粹!
原本他是打算在宮廷畫院修行一段時間,將那里的名畫都臨摹一遍,心說差不多也能到達文道大宗師的級別。
結果后來才發現,宮廷畫院不少都是高仿,只是留了樣本,真正的真跡,多是掌握江南的名家手中。
甚至朱閑告知陸言,江南諸多書畫氏族掌握的名作真跡的數量,比之皇帝的國庫珍藏,還要多!
這也是為什么,陸言打起了江南之地的主意。
進了杭州府城,沿街繁華熱鬧,不比之前的京城差多少。
只是相比他第一次來那會,少了許多販賣文房四寶和書畫擺攤的,也是,畢竟當時正逢江南云章大會,無數文人墨客聚集,書畫用品自是大賣。
陸言進城之后,并未急著去尋唐伯琥,而是選擇先找了家酒樓。
并非像前世諸多玄幻小說那般,來到酒樓是為了打探什么消息,他此來,目的很純粹,吃。
江南之地,魚米之鄉,不僅是盛產各種河鮮,各種茶文化異常發達之地,加之南方食物偏甜,尤其是杭州,還有不少有名的糕點。
難得來一次江南,別的不說,咱是來旅游的,自然要先把口腹之欲滿足了!
“客官,龍井蝦仁,您慢用!”
之江名菜之一,龍井蝦仁,聰慧的臨安百姓將此地特產的龍井茶和河蝦結合誕生的美味,清香軟嫩,蝦鮮中帶著茶香,令人回味無窮!
隨后,一道道名菜端上來,定勝糕、醉蝦醉蟹、西湖藕粉、醋魚、東坡肉、叫花童雞,接二連三,一時間陸言的筷子都管不過來!
最后再上一壺龍井茶解膩,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