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說天子龍碑案,小女子尚且不知,但若是說有皇子身死,那小女子似乎是有些印象了!”
忽然,那位名叫憐夫人的宮裝婦人突然皺眉開口。
據她所說,當初云游四方之時,途徑東都洛京,就聽聞當地傳的沸沸揚揚,說是有龍子隕落,后來一打聽,原來是一位派來治水的皇子身亡了。
“大概是歷皇十年!”
有人開口詢問時日,那憐夫人也有些不太確定,最后猶猶豫豫報出一個年份。
“這不大可能吧,老皇帝登基十年的時候,子嗣怕是才十來歲吧,哪里有能力前往一方賑災?”
有人提出質疑聲,但是事情相隔太久,加上又與修行無關算不得大事,就連憐夫人這樣的修士都記不太清,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
“準確來說,是歷皇十年深秋!”
這時,只聽得言和突然開口嘆息道:“歷皇十年的深秋,當年豫州大雨連綿,數日不絕,造成了決堤......”
他就好像一個故事的講述者,將幾十年前的大案經過娓娓道來。
......
說是那年深秋連著下了十來天的雨,豫州本來就是地勢低洼之地,這一下雨倒好,更是遭不住,直接水淹東都城,城外的洛水也決堤了。
當時的庶出皇子朱青云剛剛年滿十八,恰逢豫州洛京漲水,水淹府城,便自行請命前往賑災。
說起來這其中的道理卻也不難理解,朱青云年滿十八,正是對于帝王家這些權術初始之時,更是自尊極盛之時,對于庶出的身份,想來多少是有些排斥甚至自卑的。
所以這自行請命,就跟主動立功是一個性質的,想要擺脫庶出的身份幾乎不太可能,但是贏得圣寵,促進皇帝對于自個的關注,還是有辦法。
可誰能料到,這一去豫州賑災,便是不復返。
說是當初大雨不絕,府城內部的積水一時半會是沒辦法的,所以朱青云一到,就把目光放在了府城之外,洛水河上。
他的想法便是疏浚河道,并且修建多條水渠,一力疏通整個洛水,但是奈何當地人就是反對,說這是洛水龍神降罪,至于降罪的理由,其實也說不出個一二三。
直到后來要求要在洛水河邊修建祠堂,祭祀龍神,這事才能看出,實際上就是東都鄉紳聯合官府,想要借著修建這祠堂撈一筆,這才極力阻攔疏浚河道一事。
說來也確實,要是讓你這么輕易把河道疏浚了,水治好了,官老爺和豪紳們拿什么恰飯去?
東都的大伙都知道,朱青云縱然是欽差,但可是庶出皇子,母親乃是一介卑賤婢女,不得圣上關愛,所以對于這位皇子的命令,也是陽奉陰違。
表面上配合著要疏浚河道,可惜經常故意延誤工期,遲遲不動工,結果這一拖二拖,朱青云最后爺妥協了,還真就讓東都的鄉紳官府把這龍王祠給建起來了。
而也正是因為建起了這龍王祠,最終才導致了皇子朱青云身死,東都死傷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