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龍王歸天,對整個洪荒世界來說,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孫悟空出世,才是諸天萬界關注的焦點。
因為孫悟空一出世,佛門在各大部洲,各個位面的水軍就同時展開了行動,開始宣傳這一消息,他們告訴所有智慧生靈,說東勝神州的傲來國,有一天產石猴出世,石破天驚。
就這樣,孫悟空還什么事情都沒有做,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就成了洪荒世界的名人。
此種情形,從封神時代走過來的老人非常熟悉。
當初,孔宣入佛門,受封孔雀大明王時,佛門也狠狠炒作了一把。
“圣人之下第一人”、“天地初開第一孔雀”、“伐紂路上最難一關”等等稱號都冠名在孔宣一個人頭上。
而且,準提佛母算計深遠,在封神之戰時,眾目睽睽之下,他故意讓孔宣把自己刷入體內,驚爆了無數眼球。
他不惜自損形象,讓孔宣坐實了圣人之下第一人的位置。
圣人之下第一人入了佛門,佛門的聲威因此大漲,準提佛母一波騷操作,讓佛門賺了個盆滿缽滿。
之后,就是多寶道人轉世的釋迦牟尼出世。
這一次被炒作的,是釋迦牟尼。
燃燈古佛、孔雀大明王菩薩、釋迦牟尼,在大雪山唱了一出戲。
唱的是什么呢?
孔雀大明王菩薩斬出一具女身,然后派這具女身到處吞人,四處作惡(實際上吞的都是自己的分身)。
佛門的水軍暗中配合,傳出“孔雀愛吃人”的謠言,危言聳聽,嚇壞了不少不明真相的吃瓜觀眾。
其實,孔雀大明王菩薩在封神之役時,連敵人都沒有殺一個,怎么會吃人?
后來,佛門的劇本傳得越來越廣,一些妖魔就變成孔雀的形象,到處殺戮吃人,假的也傳成了真的。
在人心惶惶,談孔雀色變之時,釋迦牟尼以英雄的形象出現了,他遇妖就收妖,遇魔就除魔,讓天地重新變得清明。
他所到之處,孔雀大明王的女身就配合的“逃”走,給人一種她很害怕釋迦牟尼的錯覺。
最后一場戲,是在大雪山上。
釋迦牟尼修成佛門無上金身,孔雀大明王女身來襲,一口把釋迦牟尼佛吞入腹中。
后面的,就是家喻戶曉,所有人都知道的情節了。
通過這次炒作,佛門就把圣人之下第一人的頭銜,傳給了釋迦牟尼,也就是如來佛祖。
因此,佛門的聲威再一次大振。
相比之下,道門的炒作力度就不太夠了。
道門的大神通者數量并不比佛門少,修為比如來佛祖高的都大有人在,可是他們全部籍籍無名,幾乎要被世人遺忘。
這一次,佛門未來的護法出世,以佛門的習慣,必定是大炒特炒,非把孫悟空捧紅。
天界的御花園中,奇花遍地,幽香撲鼻,兩尊似真似幻,若實若虛的存在坐在同一張桌子上,進行著一場棋局。
“昊天道友,你的心亂了。”
金色的身影手執白子,殺得黑子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是嗎?”
昊天上帝不慌不忙,故意走了一步死棋。
“棋是下完了,有什么需要朕做的,道友不妨直說。”
對面那人贏了棋局,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阿彌陀佛,老衲此來,有事請求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