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笙年紀雖小,但卻很懂事,給眾人搬來凳子茶水,招待的十分到位。
過了十分鐘,羅綸熹練完嗓子,接過羅笙遞來的茶水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慢悠悠的看了眾人一眼,在看到周淼的時候視線忽然停了一下。
這不是小笙床頭海報上那小子嗎?
羅綸熹頓時恍然,好你個柯文,居然對我孫女使美男計!
想明白之后,羅綸熹沒好氣的看了羅笙一眼,這丫頭,難怪她對這個節目這么上心,周日好不容易放一天假也不去她爸媽那兒,原來是為了這小子!
見眾人起身,羅綸熹擺擺手,“都坐吧,咱們今兒個就隨便聊聊,也別整的太正式。”
錄制正式開始,除了周淼和安琦,其他人都撤到了一邊去。
羅綸熹躺在他的搖椅上,手上把玩著一串佛珠,淡淡的問道:“倆位平時聽京劇嘛?”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尷尬。
周淼和安琦互相瞟了一眼,“偶爾聽……”
這個偶爾的意思是,看調電視的時候,如果正好調到京劇,才會聽上那么一秒。
羅綸熹笑著點點頭:“也正常,別說年輕人了,老人現在都在忙著刷短視頻,哪還有人看這玩意。”
周淼:“羅老師,此前我們做過一期相聲的,當時我們采訪了曲藝協會的主席張揚,還有德云社的齊林老師,在他們看來,相聲沒落的主要原因是來自同類表演藝術的競爭沖擊,以及人才凋零。
那在您看來,京劇是因為什么呢?”
羅綸熹的回答很簡單,雙手一攤:“沒人看。”
安琦追問道:“京劇不管怎么說也是國粹,為什么會沒人看呢。”
羅綸熹:“不管是任何的藝術形式,都需要與時俱進,京劇包括其他戲曲程式化的表演形式及其內容與現實生活相差太多!
那些嚴重脫離社會,脫離現實生活的東西注定活不長久,或者只能慘淡地活著,哪怕它是國粹也一樣。”
出乎周淼的意料,羅綸熹作為梅派傳人,京劇界的泰斗,對京劇的生存看法卻是如此的悲觀。
周淼不禁好奇的問道:“那您就沒有想過將對京劇做一些創新改革,讓它更貼合現代人的審美嗎?”
羅綸熹聞言表情有些悵然,似是周淼的問題觸碰到了他的某些回憶,一聲長嘆:“其實早在千禧年之前,就有無數的先人前輩在對京劇進行改革創新,起初的確也有所成效,但是……時代變化的實在太快了啊。
京劇已經很努力的在往前奔跑了,但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時代給遠遠甩到了后頭,再怎么發足狂奔,也沒有用了。
時代,早已不是那個時代,人,也不是原來的那些人了。
現在的人們,有獨屬于他們這個時代的“京劇”,有他們自己的“角兒”,遠的不說,小伙子,我這孫女很喜歡你,在她心里,你就是她追捧的“角兒”,就是這么個道理。”
突然被爺爺當眾點名,羅笙的小臉頓時騰的一下紅了,見鏡頭掃過來,更是害羞的面朝墻壁,怎么都不肯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