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上!繼續壓上!”
曼奇尼揮舞著手臂,要求隊員們繼續保持進攻。
另外一邊。
AC米蘭的主教練米哈伊諾維奇,神色有些凝重起來。
在領先三球的時候,他不認為這場比賽會有什么懸念。
但是,當楚歌打進一個奔襲進球之后,米哈有些猶疑了。
他敏感的察覺到有些不大對勁,但是這個時候怎么調整,卻很難。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米哈發現,國際米蘭的陣容,在約維蒂奇離場之后,只有兩個地方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一個是佩里西奇。
這位左邊鋒經常回撤,有時候甚至會撤到邊后衛的位置上,協助左后衛特萊斯防守。
國際米蘭首發的左后衛是小胡安,但小胡安在一次拼搶中受了傷,曼奇尼用巴西后衛特萊斯將他換了下來。這場比賽,也是特萊斯在國際米蘭的首秀。
另外一個變化,是楚歌。
楚歌把右邊鋒交給了替換約維蒂奇的帕拉西奧,自己站到了上半場約維蒂奇所在的前腰位置。
不過,米哈發現,楚歌的特點與約維蒂奇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大的不同。
同約維蒂奇一樣,楚歌拿球能力能強,技術出色。但是,楚歌更喜歡回撤拿球,而且經常性的拉邊。每當佩里西奇回撤很深的時候,楚歌就會來到左邊鋒的位置上,隨時準備接應佩里西奇的傳球。
楚歌的速度比約維蒂奇快得多。
他在反擊中的個人推進能力,是約維蒂奇所不能比的。
約維蒂奇在陣地戰時的擺脫分球能力,或許比現在的楚歌更強一些。但是,在反擊戰中,他明顯不如楚歌。
那么。
問題來了。
為了防止楚歌的反擊,AC米蘭需要收縮防守么?
米哈有些拿不定主意。
在賽前,米哈對國際米蘭的陣容有過細致的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這支國際米蘭攻強守弱。
特別是米蘭達的缺席,加上國際米蘭的防守球員里神經刀比較多,因此,他們防守不穩固。
由于這個原因,米哈給米蘭制定的戰術打法,就是強攻。
以攻代守。
他的這種戰術,效果非常好。
上半場米蘭的三個進球,就是這種戰術的直接成果。
如今,如果改變戰術,讓球隊保守的進行防守,放國際米蘭來功,那么,這領先兩球的優勢,足夠讓球隊獲得比賽的勝利么?
米哈不太有把握。
當一個戰術成功時,米哈通常傾向于以不變應萬變。
但是,楚歌又不能不重點盯防。
米哈想了會兒。
他把波利叫了過來,讓他去熱身。
米哈想在適當的時候,把波利換上去,讓他去貼身防守楚歌,限制一下楚歌,看看效果如何。
……
楚歌也在想著辦法。
他明白,只進一球,并不能改變球隊被動的局面。
剩下的比賽,他必須幫助球隊打進更多的進球才行。
比賽踢了這么久,楚歌基本也明白米蘭隊幾名防守球員的特點了。
他們的速度都不如楚歌快。
不過,足球畢竟不是一個短跑游戲。速度可以幫助你獲得優勢,但并不能確保你一定就可以過人成功。
楚歌發現,米蘭的德西利奧有時候站位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