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話是這么說,楚歌可不想成為一個花瓶。
哪怕是僅僅依靠顏值就能成功,他也要努力去做一個實力派。
首先楚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年紀。
十八歲的年紀來扮演外交官,明顯會過于年輕了。太過年輕的外交官,會讓觀眾在觀看時出戲。
這個問題倒也不難解決。
四五十的明星,依靠化妝之易容術,都能在熒幕上呈現出十幾歲青春少女的形象。
楚歌稍微做一些調整,從一個十八歲的帥小伙,變成三十歲做有關的帥大叔,也并不難。
第二關就是背劇本。
對著鏡頭說12345的事情,楚歌自然不會去做。
他是認認真真背了劇本的。
其實外交官這個角色,在電影里出現的主要場景只有兩個。
一個是在大使館。
另一次是在港口。
臺詞并不多。
楚歌沒花費多久時間,就能背個七七八八。
畢竟是九年義務教育出來的學生,出師表、桃花源記都能全文背誦,記住這一百個字不到的臺詞,對于楚歌來說并非難事。
真正的難點,在于沉浸進入到角色之中。
觀眾在觀看電影時可能不覺得有什么困難,但實際演員在拍攝時,面對的場景并不是觀眾在大屏幕里看到的那樣。
就拿楚歌的第一個場景來說。
當時的場景是吳金與于謙帶著他們的干兒子直奔大使館而去,就在快抵達大使館的時候,被**武裝逼入絕境。吳金甚至做好了拼死一搏的準備。
所有人的性命,命懸一線。
這個時候,外交官突然帶著使館里的警力強勢登場,完成控場,并將吳金等人從危險地帶轉移走。
這個畫面,在屏幕上很流暢,觀眾在觀看的時候很容易進入當時那種緊張的氛圍。
不過。
楚歌在拍攝的時候,前一部分的拍攝工作已經完成。
他需要面對一排攝像機,想象對面**武裝的人員拿著槍與他對峙,想象身前有許多難民躲避在散開的廢棄汽車后面。
這些場景在攝影棚里是沒有的,完全得靠楚歌自行腦補。
他需要在大腦中復原劇本里描寫的場景,然后代入到那種緊張的氣氛之中,完全進入到外交官的角色,完成從武裝人員手下救人的劇情。
這并不容易。
在反復觀看了吳金帶來的前一段劇情視頻之后,楚歌閉上眼睛,慢慢重構場景。
一開始。
他會犯一些錯誤。
對著鏡頭說臺詞,想象自己是在救人,這確實很尷尬。
不過好在之前有蘇青青讓他做過類似的事情。
慢慢的。
從不熟練到漸漸熟悉,楚歌逐步開始適應。
用吳金的話來說。
不會做不要緊,大膽去嘗試,然后多總結,多練習。
經過了幾個小時的練習之后,楚歌找到了感覺,終于完成了第一個場景的拍攝工作。
這一天的拍戲,對于楚歌來說,是一次非常新鮮的體驗。
一開始有些枯燥。
進入角色之后,就非常好玩。
挺有意思的。
吳金也對楚歌的拍攝天賦表示了夸贊。
不管他是不是客套,但至少,楚歌的第一個場景順利過關了。
在拍完這個場景之后。
吳金還與楚歌開起了玩笑。
聽到老特拉福德球場全場呼喊楚歌的名字時,吳金想到了一個不錯的慶祝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