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給盧氏的感覺是這樣,傲嬌野蠻的劉家三公子,何時向人低頭認過錯。這句話表明劉瑁已不再糾結自己與劉焉私底下那點事兒了。
而真實的原因是,劉瑁已從盧氏的眼中看岀,這個女人不但體態優美,而且擅長媚感之術。
也就是真正劉瑁所講的“邪術”、“鬼神之說”。
但在劉瑁看來,那不過是催眠之術的一個分支而已。
既然改變不了劉焉對盧氏的態度,那又何必逆勢而行呢?
順勢而為,或者可在與劉璋的爭斗中借些勢。
物以類聚,雖然劉璋也想借盧氏之勢,但盧氏是個聰明人,她與益州士族官宦不同。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一個充滿野性與直率的劉瑁絕對比長袖善舞、心眼極多的劉璋要安全得多。
更何況,她完全可以左右逢源,量勢而行,做一個快樂的墻頭草。
兩人各懷心思,面掛笑容地聊了幾句,而后背道而別。
劉瑁其實想的很簡單,他現在不熟悉身邊的人和事,他不愿得罪任何人。至少在回到軍營之前。
軍權還未到手,凡事都得謹慎。
不怕沒人支持自己,就怕有人在背后搗蛋使壞。
為免夜長夢多,劉瑁回到家中便使人去吳府招來吳懿。
現在能夠確定為心腹之人也就他了。他得派個心腹去幫他把甘寧調來。
在益州,甘寧是必須拿下的將領。哪怕得不到張任,得不到嚴顏,也不能錯過甘寧。
關張趙,典許夏是沒機會了,就算是顏良文丑這樣的猛將也不可能千里迢迢來投益州的。那只能在內部挖掘了。
千軍易得,良將難求!
起步有些晚了,卻也不是沒有好處,相對于中原的群雄你爭我奪,益州要平穩許多。
當務之急是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和兵馬。
亂世還得靠軍隊!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聽到劉瑁的話,吳懿有些不樂意了:“你點了兩個外人為將,怎么也不帶上我呢?”
劉瑁:“現在我父親信任你,留你在身邊守衛州治安全,我倒是想帶著你,那也得我父親肯才行啊!再說,你不得在綿竹幫我看著點兒啊?哪天有人使壞斷了我的供給,我這仗還怎么打?”
聽了這話,吳懿高興了不少。看得出來他是真心站在劉瑁這邊的。
甘寧武藝高強、性情豪爽,但有個弱點便是非常忌諱別人看不起他。典型的吃軟不吃硬。
劉瑁怕吳懿以上差之姿怠慢于他,鬧得不愉快,影響日后對其收服,特意關照吳懿要注意說話的態度。最后還親書信箋讓吳懿連同調令一起送往巴郡。
安排好這件大事,劉瑁準備第二日便出發,直接去成都要上張任,一同開赴前線。
以免夜長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