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大學里面的體育課,都有兩次都是重修才通過的。
如果是以前的唐徨,遇上這種事,他絕對不會管。
他也管不了。
但現在的唐徨,已經變成了賣雞排的楊煒,再不是以前的唐徨。
所以此時正在發生的這一幕,在唐徨眼里看來,高大城管狠狠踹出的這一腳,就像是電影里的一個慢鏡頭——
閃亮的皮鞋鞋底,正一厘米一厘米地靠近熊孩子的腦袋。
這是楊煒身體自帶的能力,昨天和豹哥動手的時候,唐徨就已經有了深刻的體驗。
自己應該怎么辦?
…………
唐徨以前看網文的時候,曾經看過一個八線網絡寫手的書,好像是叫什么“長桴”。
這個長桴為了湊足字數,曾經厚顏無恥地寫過這樣一大段廢話:
“殺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動機?
并不是。
一位‘父親’,因為自己年僅6歲的女兒頂嘴,就用皮帶狠狠抽打了1個多小時,最終致死,請問這個動機成立嗎?
一位‘母親’,因為自己年僅8歲的兒子弄丟了手機,就用木棍一直從6點毆打到11點,最終致死,請問這個動機成立嗎?
一位成年人,因為上小學的時候被同學欺負過,所以在多年以后的一天下午,堵在自己母校的放學路上,朝一個個自己并不認識的小學生揮舞出手里的菜刀,請問這個動機成立嗎?
所以——
導致他們殺人的并不是什么狗屁動機,而是魔障!
不要笑,你我心中皆有魔障。
譬如我在超市排隊結賬,突然有個老頭從后面把我推開,硬生生地插在我前面,我第一反應就是:這老不死的怎么還不去死?
譬如我在路上開車,突然有一輛車違規變道,差點讓我追問,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你怎么還沒出車禍車毀人亡?
這雖然只是一時間的想法,但在那一剎那,在我心里其實已經出現了魔障,已經動了殺念!
慶幸的是,我并沒有殺人的能力,也知道承擔不起殺人后果。
如果假設我有殺人的能力,也有辦法不用承擔殺人后果,那一剎那會發生什么?
我不知道。”
…………
套用這個道理,唐徨的心里,現在就是出現了魔障。
說得通俗點,就是沖動。
而且既不需要他殺人,也不需要他承擔殺人的后果。
相反,沖動來自救人:
自己完全可以從這個高大的城管腳下,救下這個熊孩子。
如今的他,有這個能力。
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事,是為仁。
仁者,俠之根基也。
于是唐徨也踹出一腳,在高大城管的皮鞋踹中熊孩子腦袋前,搶先將坐倒在地的熊孩子踹開半米。
他這一腳并不重,也很普通,僅僅是速度比較快而已。
但是伴隨著唐徨踹出這一腳——他主動踹出的這一腳,從此刻起,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揭開帷幕。
一個屬于唐徨的時代——
浴火重生,一躍過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