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種種前提下,此時的太初界生靈很不好受。
尤其是太初的幾個弟子,他們知道老師對自己關愛,可以說自己能成為老師的弟子,全是運氣。
否則自己這等根腳,還比不上黃鳥和天火呢?絕不可能成為太初的弟子。
眼看著鎮元子師弟女媧師妹,都慢慢趕上自己了,他們自然不好受。
見眾人一陣沉默,太初道:“這一點本尊早就想到了,不過此前沒有計劃。一是你們修為還不夠,二是你們的壓力也小,三是時機不到。”
“所以,此前本尊任由你等修煉,不去強求也不去施加壓力,現在嗎,時機成熟了。”
“嘩!”
只見太初手一揮,一巨大的石碑出現了。
“《斬魔明心經》!”
“老師這是?”激動的空靈問道。
這經法刻錄成文字后,竟然一時間讓他們沉醉了,單是看一眼就震撼,其內容可想而知。
太初道:“此乃本尊根據三尸功法,無量之承載,命運之玄妙,結合魔道之精華,專門為修大道的你們創出的功法。何為斬魔?何為明心?且聽本尊為你等講來。”
太初說完,眾人趕忙朝圣般的敬拜,此后恭敬的盤膝而坐,聽太初講述。
“你等進步緩慢,或遲遲難以精進,其主要原因是本源的不足,心中的雜念過多,本源支撐不起你等的迷惘雜念,所以破不開迷惘,尋求不得‘真’。”
“尋不到真,如何求真,無法求真,何以得道?”
太初又道:“故而,本尊創出此功法。
所謂斬魔,有三魔?
一是過去之遺憾,過去不可變,為天魔;
二是未來之枷鎖,未來更神秘,為地魔;
三是現在之迷惘,現在可改變,為心魔;
這三魔就是你等求不得真,得不了道的關鍵,故而斬去這三魔,從而明心見真我……”
太初又道:“所謂種道大道之河,是自身圓滿后的寄托道果。
而你等遲遲不能圓滿,乃是遺憾太多、枷鎖太堅固、迷惘分不清,因此不能圓滿,不能凝聚道果。”
“本尊這《斬魔明心經》,也乃取巧的手段,斬去三魔,三個迷惘的‘因’,寄托在大道之河內,無需像那天道斬尸一樣需先天靈寶寄托。你們寄托的屬于你們的魔,待三魔盡斬,大道之河中,三魔成三金花,就可一窺混元大羅金仙的層次。”
“呼—呼—”眾人呼吸急促。
長舒一口氣后,心中的激動近乎無法言說了。
按照太初說的,就是投機的一種手段,他們之所以不能凝聚道果,就是自身不圓滿,而自身不圓滿的原因就是感悟不夠,破不開迷惘,也就是太初總結的三魔。
但這次不一樣了,可以斬去這些迷惘的‘魔’,把他們寄托在大道之河中。
本來大道之河需要寄托道果的。
但是,道果代表一種圓滿。
既然他們不能圓滿,那就寄托迷惘吧。
這所謂的‘魔’其實就是自身的一部分,把自身的一部分寄托在大道之河,從而代替道果去取巧。
這種取巧,會讓他們暫時修為快速進步,如那斬三尸一樣。
但同樣的毛病。
斬出三魔容易,三魔圓滿成大道金花卻很難,三花蛻變成枝干凝聚真我之道果(也就是法則之靈)更難。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也可以如斬三尸的準圣一樣了,可以斬三魔了。
……
PS:求訂閱,最近訂閱下滑嚴重,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