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非金屬材料這塊,她可能不如他們,但電路的話,還是有基礎的程瑛更加擅長。
葉廣良考察過后也同意了程瑛的申請。
程瑛進步之快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但他們接受起來倒是良好。
畢竟比起天賦,勤奮才是從古至今都被認可的通行證,而程瑛正好二者兼具。
這邊程瑛坐著實驗,那邊文春華幫程瑛打聽的青年聯合培養計劃的事也有了眉目。
這次的培養計劃可以說是一個試水,挑選的人數比較少,算起來帝都參與的學校每家最多也就分一個指標。
但好在是試水,而且這年頭教育體系什么的也不完善,要求沒有放的太高,不然光是學歷就能把程瑛給卡死。
但它其他方面的要求委實也不低。
首先要求申請人必須在地級市以上的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及以上職務,其次就是申請人必須在科研上有所建樹,提交自己主持或參與過的項目,還有就是需要學校正高級教授的推薦信,這三點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熱愛祖國、品格優良之類的無傷大雅的要求,程瑛匆匆瀏覽了一遍。
程瑛看了之后覺得好險,這幾個要求她都只是堪堪滿足,想來她的競爭力應該不大。
雖然她在研究所待的時間不長,好歹也算有個研究員的名頭。
至于自己主持或者參與過的項目,這就真的是程瑛的硬傷了。
她到現在都沒有親自主持過項目,一直以來扮演的都是一個參與者的角色。
在這一欄里,程瑛只能填上之前在海市參與的改進機床的項目,還有現在在葉廣良課題組里參與的制備高壓陶瓷電容器的項目,其他的也就沒了。
不得不說,程瑛的資歷實在是太淺了。
正常來說,有自信申請這個計劃的人,一般都會卡到這個計劃招收的最大年齡要求,也就是說二十八九歲。
敢申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在他們行業里頗有建樹的青年學者,他們往往都有著相似的經歷。
二十出頭便從高校畢業,畢業之后就分配進研究所開始嶄露頭角。
不到五年便開始獨立主持項目,鋒芒畢露。
而二十八九的年紀,正是他們作為青年才俊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不僅工作上小有成就,前途更是一片大好。
但程瑛今年才十七歲,她就算長了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去和他們比資歷,就連程瑛現在能參與兩個項目,在研究所里工作都算是意外了。
一般人的十七歲還在讀高中呢,哪有那么多工作經歷。
所以程瑛只能期待他們能從她的年齡里看到她的潛力,給她一個復試的機會,不然她直接在初篩的時候被刷了也不無可能。
至于正高級教授的推薦信,這點對于程瑛來說倒是并不難辦。
曾航就是正高級教授,程瑛來了帝都之后也去探望了他幾次,不過聯系沒有和盧叔家那般緊密。
想來程瑛道明意圖的話,曾教授應該也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