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志激動的道:“我代衛尉司兩千弟兄感謝大王厚恩。”
文易道:“六扇門的事情也交給你吧,組建完成之后你就從衛尉司脫身。”
趙正志感動的虎目含淚,然而卻搖頭道:“謝大王厚愛,衛尉司是我一手組建實在舍不得離開,六扇門還請您另擇能人吧。”
文易重重嘆了口氣道:“行了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也不逼你,好好在衛尉司干吧。等將來……我會給衛尉司安排一個合適的退路。”
趙正志道:“讓您失望了。”
文易笑道:“不,我更欣慰,我沒有看錯人。”
趙正志為什么不愿意順勢上岸擺脫衛尉司?
原因并不復雜,衛尉司是他一手組建,里面的人都是他招募培養出來的,他想要對這些人負責。
有他在,還能盡可能的保全所有人,換個統領就不好說了。如果換上來的新統領不是個講究人,問題會更嚴重。
所以他想留在這里,一直等到唐國不再需要衛尉司這樣的部門,或者等到他無能為力的那一天。
站在個人感情上文易是希望他能從衛尉司脫身的,但站在唐王的立場上是希望他能繼續留在這個位置上。
這樣有能力又忠心的人不好找。
既然他想留在衛尉司,文易也不會多說什么。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很清楚,一個人的歷史評價和他干過多少錯事兒沒有直接關系。
真正決定一個人在人們心中評價的,是他創造了多大的輝煌。
比如始皇帝,比如漢武帝,比如唐太宗。
如果他能把漢人和華夏文明推上新高峰,就算他殺人如麻齷齪事情干絕,依然有人念他的好。
如果他當晉朝第二或者提前干了宋朝干的事兒,就算他善良的連一只螞蟻都不肯踩死,也一樣會被噴。
既然知道這些,他自然不會為了什么身后名把幫他干臟活的人殺掉滅口,沒那個必要。
所以他是真的沒有殺人滅口的想法,也是真的想讓大家善始善終。
但別人不會相信他的話,殺人滅口遮掩自己丑陋的一面,只給別人看光鮮的一面,才是這個世界的主流。
別人的想法他沒辦法左右,只能做好自己。
不過趙正志不肯去六扇門,對文易來說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他一時間還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國境大了也有壞處,跨境案件會增多。
不論古今官場都奉行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潛規則。只要不是我境內發生的案件,一律不管不問。
哪怕這個罪犯就在我境內,只要他沒在境內犯事兒我就假裝不知道。
別的縣派差役過來緝捕犯人,本地官府出于種種原因基本上也不會配合,甚至還會設置障礙。
只有刑部或者大理寺才有權力面向全國發布通緝令,要求全國一起緝拿犯人。
然而非重大案件是沒機會讓中央機構發通緝令的,更多的跨境案件就這樣成為了無頭案。
這就需要一個擁有跨境查辦案件的機構,文易就想到了歷史上的六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