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初禾走出實驗室后,她就收到了不少教授和同學的微信消息。
全部是問她有沒有渠道買到這一期《科學》和《數學年刊》的。
簡初禾雖然答應吳哥送一份樣本給對方,可是手里面也沒有多少,因此只把雜志給了幾本自己關系還不錯的教授。
而簡初禾的論文也因為售罄在國內掀起了一陣熱搜。
有些人不知道簡初禾是誰,只覺得對方熱搜上的莫名其妙。
結果一看到評論放粉絲們給的科普,一聲臥槽差點沒當場就叫出來。
簡初禾他們可以不認識,但是世界頂級兩大學術論文雜志他們不可能不認識。
能在上面刊登論文的哪個不是國家棟梁?
更何況簡初禾直接跨領域刊登在兩大雜志上的首版上。
【單純吃瓜群眾,剛才去看了一下簡初禾的簡介,只能說簡初禾太牛逼了。】
【好家伙,小說都不敢這么寫。】
【別人的二十歲動不動就雜志首頁,怎么我的二十歲連及格都難?】
【樓上的,雖然我很想笑,但是我想糾正的一點是簡初禾今年才十九歲,發表這篇論文的時候,人家才剛滿十八歲,因為國外審核慢的原因,一直拖到今年才發售的。】
【莫名有點心疼樓上那位,不過簡初禾發表這篇論文的時候還沒有上大學,上個月我在國外,有幸買過M國版本的雜志,當時簡初禾的論文在M國也是一陣不小的轟動,只不過平時簡初禾實在是太低調,大家根本翻不出來她的信息。】
【哈哈哈,妹妹實在是太棒了!】
因為前幾次的教訓,這次簡家和簡嘉言一直盯著網上的動向。
但凡有不利的言論,公關會馬上控評。
兩天后,購買雜志的熱度漸漸降了下來。
簡初禾也就沒有關注這件事了。
這幾天兩邊實驗室的進展都很快。
白房子實驗室的懸磁浮列車的模型已經完成了一半,簡初禾估算下周就能完成模型建構。
而核聚變實驗室自從流聚變反應堆建成后,實驗速度飛速進展。
而簡初禾行程終于沒有之前這么緊迫了。
她拿著個夾子,漆黑的眸子一動不動地盯著面前的屏幕,手上飛快的記錄。
簡初禾如今是實驗室里的小組長,手里面帶了幾個剛進來的實習生。
實習生第一次看見有人沒有任何思考就可以快速記錄數據。
一時間幾個實習生張大了嘴巴,竟然忘記了記錄自己手中的數據。
簡初禾回過頭時,看見幾人呆呆的看著自己,皺了皺眉:“怎么了?”
“我,我……”
實習生張著嘴,只能勉強發出一個音。
簡初禾也沒有生氣:“以后別走神,數據很重要,容不得半點失誤。”
只要其中一組數據不對,那么今天的實驗就會前功盡棄,嚴重時會讓整個團隊走入死胡同。
實習生們雖然沒有工作經驗,但是作為各大學校的博士生,都進過實驗室,當然知道簡初禾說的都是真心話。
幾人感激地點了點頭,認真記錄接下來的數據。
工作結束后,其中有個實習生找了一個自己再研究室比較熟的前輩,忍不住問道:“組長記數據一直都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