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接下來的時間交給簡初禾,再合適不過。
然而這一個舉動,卻讓底下坐著的許多泰斗有些驚訝。
簡初禾的名字他們不是沒有聽過。
甚至說是如雷貫耳也不為過。
可是大家在天南地北搞研究,即便是知道簡初禾如何如何優秀,但是卻從未親眼見到過。
況且會臺上正在侃侃而談的小姑娘,今年才十九歲啊!
難道是秦究一時口快說錯了?
可是秦究和崔景丞下臺后有說有笑,似乎對這個決定并不擔心。
好在在坐的各位什么狀況都遇到過,心里雖然震驚,可是更多的確是好奇。
不過觀看直播的各位觀眾可不一樣的。
[我靠,不是吧,秦教授直接下臺了?他不是主講人?]
[所以這次主角不是秦教授,不是崔景丞,而是簡初禾?]
許多網友感到莫名其妙,不太懂為什么有這么人這么驚訝。
可是很快,一個叫我愛搞科研的網友便回復了。
[雖然這種情況沒有規定,但是發布會上,主講人都是整個實驗中的核心人物,而可控核聚變研究最先發起的研究者是秦教授,然而秦教授竟然這個時候退居次位,我可以肯定,簡初禾一定在研究組里干了什么大事。]
秦究的公平是大家都默認的一件事情。
他不可能輕而易舉就把主講人的位置讓給簡初禾。
網友們思考了好一會兒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要不是直播間不能發語音,要不然大家可能要臥槽霸屏。
[雖然聽不懂,可是感覺簡初禾好牛逼,今天的直播就算是直播通宵我也要看下去。]
[我買過《科學》和《數學年刊》的雜志,簡初禾的論文就在第一頁首版上,這也足以說明她的能力是被認可的。]
[有幸買到了這期的兩個雜志,《科學》那篇論文看不懂,其中許多公式都是簡初禾自己推理出來的,但是我看了數學的那篇千年大獎的論證,不得不說簡初禾真的牛逼,我相信這次簡初禾仍然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評論區的節奏漸漸被帶到了兩本科學雜志上。
后臺工作人員看到這一幕,問后臺的導演。
導演看了一眼,當即道:“不用,只要沒有不可控的言論就不用刪。”
因此,直播間的評論區討論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移動。
尤其是簡初禾在秦究下去后不久,打開了提前準備好的PPT。
簡初禾:“今天第一個話題:流聚變反應堆裝置與馬克裝置的區別。”
在簡初禾的身后,赫然是研究室中央擺在的那個龐然大物。
即便是隔著圖片,眾人也能感受到這個大型裝置給人的壓迫感。
“流聚變反應堆重達百噸,由可控核聚變研究組組員以及各位領導在十五天內共同完成。”
簡初禾一說玩,臺下一片驚呼聲。
半個月建造一個百噸的家伙并不是難事。
然而簡初禾口中的百噸東西,是一個需要細致入微才能組裝完成的裝置。
“這是最初的圖紙。”
簡初禾見此,嘴角撩起一抹淡淡的笑容,從桌面上拿起跟自己半個身子高的圖紙。
密密麻麻的一片,讓人頭疼的同時,也讓不少人產生了不少興趣。
而離得最近的幾位泰斗人物推了推自己的眼鏡,仔細地看了半天后,面露驚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