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小姑娘才十五歲,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臉色很蒼白,不過當記者和學校領導把通知書遞給簡初禾的時候,小姑娘笑的比誰都甜。”
“再后來,簡初禾被記者和學校領導接回家,但是簡春陽和馬蓮花卻拒絕讓她繼續讀書,并且當著大家的面把通知書撕掉然后放進了火堆。”
“最后還是學校領導和當地政府答應如果簡初禾去讀書,那么每個月都會有生活補貼,并且學雜費全免,簡春陽和馬蓮花才答應下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為了那補貼。”
“我就是當年那個記者,當初我還偷偷塞給了小姑娘一千塊錢,不過后來才知道又被她養父母的弟弟偷了過去,我從來不認為一對為了讓自己弟弟讀職高,就讓大姑娘輟學打工的養父母是個好人,他們也不像網絡上說的可憐,只能說因果報應,報應不爽。”
“很抱歉現在才看到微博上的消息,如果大家覺得我是營銷號,可以看看我四年前的微博。”
發微博的人是一個記者,只是現在已經退休,現在已經不怎么看微博消息。
她發的話題熱度很高,于是就有很多人看了一眼她早期的微博以及當年的采訪。
網絡總是有痕跡的,即使慢慢被塵封,可是只要出現了一絲裂縫,都會讓人清楚的找準位置。
微博上,那名記者只是講述了自己再工作時遇到讓人氣憤的事情,但是大家讀完四年前的那篇文章,卻和簡初禾的事情完全吻合。
很快,四年前的新聞報道也出來了。
“我以前就是簡春陽和馬蓮花的鄰居,當時他們還在鎮上生活的時候,就經常打罵孩子,簡初禾那個小姑娘長的挺好看的,就是柔柔弱弱的,有次被打狠了,我們就報了警,后來聽說初禾考了全市第一名,我們都沒來得及去恭喜,那一家子就搬家了。”
“臥槽,這對養父母竟然還打孩子?”
“重男輕女?這就誰的通了,他們兩個本來就沒什么文化,能做出這種事,說真的,不讓人意外。”
“這都什么年代了,還重男輕女,如果我沒猜錯的話,等簡初禾掙了錢,到了年紀,是不是就要安排她嫁人了?”
“簡直無語了,簡初禾明明才是那個受害人!”
“簡初禾養父母,快點道歉!”
“樓上的,道歉有什么用,這種情況應該報警才對,讓他們一輩子都別出來禍害人!”?
“這種父母真的是太恐怖了。”
“不敢想象簡初禾以前到底過的什么生活,那些說簡初禾走的干脆的,我只能說我不報警抓他們就不錯了,那兩百萬還是要回來吧,畢竟都是簡初禾養他們一大家子。”
“我也給大家爆個料吧,簡春陽和馬蓮花一個愛打麻將,一個愛賭博,簡初禾走之前簡家給的兩百萬也是真的,只是簡春陽喜歡賭博,兩夫妻倒霉,兩百萬全部輸光了,后來欠了高利貸,這次在網上,也是為了能讓簡初禾給他們錢,好還高利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