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密函,沈月華十分有理由相信,姜家人不能長壽多半就是姜皇后在背后搞鬼。
這一點,怕是姜太后都不知情。
可是,姜皇后恨極了姜家,那么對她呢?
畢竟,她跟姜皇后并沒有多少利益牽扯。
相對的,作為繼母的姜皇后,曾經因為百般討好蕭玉宸,還愛屋及烏的對她也格外的照看。
如今看來,那些都是逢場作戲,都是假的嗎?
可是,為什么?
沈月華百思不得其解。
這皇家看似個個光鮮亮麗金堂玉馬,實際上沒有一個不是手上沾滿了血腥,沒有一個是單純良善的。
光是想想,她都覺得累。
以前因著跟蕭玉宸的婚約關系,阿爹怕她嫁進宮里頭會受欺負,也早早的就安排了一些線人在宮里頭,這份名單就在沈月華手上。
包括鳳儀宮,也有一個暗樁。
但她還是決定先看看,不到萬不得已不動用這份名單上的人,這些暗樁用得好則以,一著不慎,很有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到時候一個覬覦宮闈的罪名扣下來,就真的說不清了。
她還是想再等等,等老爹回來了再做探討,可不能在老爹離京的這段時間惹出什么亂子來牽連了老爹。
反正自己的毒暫時被壓制了,平時自己小心些,也不會再被算計。
心下稍定,沈月華打開了第二封密函。
這一封,竟然是在黎山書院求學的堂兄沈清然寄回來的。
信上只有短短幾個字,而且字跡潦草,要不是對堂兄的筆跡熟悉,沈月華都要認不出來了。
“陳譽歸京”。
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沈月華眼皮子都跟著跳了跳。
陳譽是誰?沈月華當然知道。
昔日在朝堂,有三陳姓人家聲名顯赫。
懷遠侯府,丞相府,還有一個顯國公府。
雖然都姓陳,但他們彼此之間并沒有任何姻親關系,只是湊巧罷了。
曾經的顯國公府比起現在的安國公府和姜家來說,榮光更甚。
顯國公陳忠耀曾是帝師,門生遍布朝堂,位極人臣不說,顯國公之女陳秋月,乃是當今皇上的發妻,也即是蕭玉宸的生母。
而堂兄密函上寫的陳譽,則是顯國公的嫡孫,是蕭玉宸的表哥。
沈月華還是小時候見過的。
自先皇后去世,顯國公陳忠耀一蹶不振,不顧當今圣上的勸阻執意離京歸隱田園,在顯國公府舉家離開京都的那一日,沈月華和蕭玉宸曾經一起登上了城頭目送著他們遠去。
那一幕,沈月華到現在都還有印象。
后來,就再也沒有收到過關于顯國公一家的消息了,便是朝堂上,也很少有人提起這一號人物。
只在百姓中,有這樣的傳言,說顯國公是放舟南下隱姓埋名去過普通人的生活了。
沈月華也不清楚,她曾經問過蕭玉宸,結果都是被沉默應對,后來她也就不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