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天天在眼皮子底下呆著,似乎沒看出來什么,可等到年底,家里的孩子開始走門串親戚了,那差距就出來了。
隔壁家那個打小就讀書,先生都讀到家里來了,盯著讀,結果出來炫耀時,直接被自家這個放養的,以調皮出了名的給比了下來,那滋味就酸爽了。
“你這孩子怎么養的?不是說不愛讀書嗎,這還叫不愛讀書?你看看我家這個……兄弟,你這不夠哥們啊,有什么秘訣,趕緊分享一下啊。”
王家人一臉懵逼:“兄弟,你信我,我家這個真的不愛讀書,我請的先生都被他給氣跑了。”
“兄弟,你這是不信我啊,你還把不把我當兄弟了?”
……
相教于家里的爺們,顯然女人更清楚小孩子的變化一些。
這不溝通溝通著,史、王兩家的老太太、夫人們就發現,自家孩子是從什么時候發生變化的呢?可不就是從開始往賈家送的時候?
當時只以為是去聯絡感情的,但現在看來……似乎還帶了一些別的回來。
拜訪親戚回來,本來還想套孩子幾句話,結果人家就火急火繚的寫作業去了,說今天的作業還沒完成。
啥?
我家的孩子知道讀書了?
他知道“作業”兩個字怎么寫嗎?
顯然,他們想多了,孩子們還這真知道“作業”怎么寫。不會寫的字,可以用一種古怪的,據說叫做“拼音”的東西代替,每天都要完成一個叫做“日記”的東西。
除此之外,還有練字任務、拼圖任務、觀察任務……
每一種作業單獨拿出來,或許不多,但放在一起就多了。
本來應該很不討人喜歡的作業,他們似乎很喜歡,做得還挺起勁的。
仔細一看,這才發現,孩子們的作業紙似乎有些特別。
做叫“日記”的是一張紙,上面有一個占了半張紙的方框,方框上面標著“日期”、“天氣”、“姓名”,方框的下面可畫畫,方框里寫字。每天的紙都不一樣,有的上面印著小兔子,有的上面印著小狗、小貓。
每寫完一張,他們就可以將上面的小動物裁剪下來,然后找一個盒子裝好。
據說等到了開學的時候,他們可以憑著這些東西去賈老太君那里換一份神秘禮物。
練字任務呢,也是一張紙,豎著第一列有一個字,右邊剩下的都是空白頁,方便他們模仿,一次三頁。
拼圖任務也是一張紙,上面有好幾道題,每道題都是一個并不完成的拼圖,他們需要從下面的選項中選擇一個正確的答案,保證這個拼圖可以拼得完整。
觀察任務,就更古怪了,上面畫著圓或者直線之類的東西,據說那叫“思維導圖”,告訴他們第一步應該做什么,第二步應該做什么,第三步應該做什么……
一步步引導他們,完成自己的觀察任務。
這種觀察可以是觀察一天的太陽是如何升起和落下的,也可以在碗里放一粒種子,看它是如何發芽的;也可以是做一只蟲子,看它是如何變成蝴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