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習俗,年前關系好的都會互贈一些點心什么的。
今天要不是程處默提起,他差點忘了。
張清為難的說道:“這是應該的,但是咱家的點心,人家國公能看的上么?”
送禮只是一個意思,但是你最起碼送些人家沒有的吧,不然人家都有甚至比你的還好,豈不是丟人了。
林軒想了想,過年互贈禮物講究一個新奇。
就想程家送來的牛肉一樣,這玩意你說值錢吧,也不怎么值錢,問題是有錢也買不到啊。
“娘,你讓廚房多發酵點面,發酵好了,我來做點心。”林軒說道。
他記得包子是五代十國的時候發明的,反正現在還沒有就是了。
很多人認為唐朝還不會發酵面。
其實中國人早就會發酵面了,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事物紺珠》記載“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亦有言,朝廷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即“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
古代面粉發酵,就是將揉好的面團裝進壇子里,然后用干面粉埋住,放在溫暖的地方,面粉內的菌就會自然發酵了。
“軒兒,你還會做點心?”張清驚訝的說道。
林軒心里嘀咕,包子應該也算點心吧?
笑了笑說道:“娘,到時候你就知道了,保證是你從來沒吃過的。”
見林軒這樣說,張清也就沒有多問。
……
第二天一早,林軒就在廚房教家里的廚師包包子。
“搟包子皮的時候,要記得撒一些面粉,以免粘住了。”
林軒一邊做,一邊教王大有幾人。
“搟好的皮放在手里,讓它凹下去一點,然后把餡放在中間,然后從邊上開始起褶,就像這樣。”林軒包了一個包子,給他們示范了一下。
“看明白了么?”林軒問道。
王大有幾人點了點頭。
“你們來試試。”
王大有幾人開始按照林軒之前的做法做了起來。
包包子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不過林軒也沒要求他們包的有多漂亮。只要過得去就行了。
有林軒在一旁指點,沒多久,王大有幾人就包的像模像樣了。
“肉餡和豆芽餡的一樣一半,能包多少包多少。”林軒說道。
肉他選的是羊肉,豬肉太腥了肯定不行,牛肉他又舍不得,只能選擇羊肉了。
林軒琢磨著,光一個包子會不會太單調了?
精細的點心他也不會做,只會做些包子餃子。
但是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發明出來了。他只能做點別的了。
“對了,湯圓這個時候還沒有啊。”林軒眼睛一亮。
湯圓可是很簡單,和點糯米粉,用黑芝麻加糖做餡,就可以做出美味的湯圓了。
林軒連忙安排人去弄點糯米磨粉。
等王大有幾人把包子包好,東西已經準備好了,林軒又開始教他們搓湯圓。
等王大有幾人學會,林軒就安排人開始蒸包子。
包子只有一百多個,肯定不夠的,但是發酵的面已經用完了。
只能等面發酵好在繼續包了。
這次他不僅要送程咬金他們幾家,還要多準備點給李承乾送去。
他倒不是想送給李承乾,而是想讓他幫忙給李麗質送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