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節目組的也是,剛才是因為要現場收音,所以必須安靜,但多少人還有點躁動;這會卻是很多人已經靜了下來,真的開始聽歌。
畢竟這個靈魂發問之后,他也給了答案:
那就是一路向西去大理。
然后,歌詞里,他就真的一路過去大理了:“路程有點波折空氣有點稀薄
景色越遼闊,心里越寂寞
不知道誰在何處等待,不知道后來的后來...”
韓升的嗓子變得比平時更低沉,情緒卻愈發地舒緩。
不太像是一個年輕人的狀態,更像是一個中年人,面對一時興起,逃脫牢籠之后的茫然。
這一點,就不止吳丹了。
周斌整個人從椅子上端正坐著,到慢慢地有些懶洋洋地躺在上面。
他很有感覺。
旁邊的張茜轉頭看了看他,兩人眼里飄過一絲默契,其實這種感覺都是類似的。
不知道為什么,兩人都特理解這種歌詞里的狀態——年輕的時候,這群玩音樂的怎么沒有想過逃離現在?甚至這些搞藝術的,自己都已經做過了。
方才吳丹是這么想過,他們是真的這么做過。
可之后呢?
從繁忙的生活事務中逃脫,并不代表一切煩惱也就從中離開了。
簡單而短暫的快樂之后,帶點波折的旅行開始。美景如畫,天地寬闊,但卻正是在這個時候,猛然發現好像更空虛了。
“難得啊...”張茜低聲道。
能寫到這個程度,可比那些單純的放開自己難多了。
她剛才差一點就驚呼出聲,因為確實蠻有感覺的,甚至有那么一瞬間,她居然產生一種內心波瀾的感覺。
這對于她這種娛樂圈老人是很難得的。
而周斌其實也若有所感,他甚至猜測,這歌真的是個年輕人寫的么?但再一想,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自己只是老了而已:要知道當年他寫出成名曲的時候,也有人懷疑他是父親代筆。
所以最后,兩人的心情又歸于欣賞。
現場呢,對于他們這倆真的經歷過“去大理”的人來說,是感慨;而對于沒去過的,則是更高級的感官上的刺激:
古玥整個人平靜下來,眼睛亮晶晶地看著前方,心思卻不知道飛到了哪里。
李熙珉則是臉色陰沉地開始和經紀人嘀嘀咕咕,搞得攝像師都不好拍他的反應鏡頭,畢竟現在實在是太難看了。
但總歸唱下來,多數人是滿意的。
而更滿意的,則由這娓娓道來的鋪墊,終于在韓升嘴里推向了高潮:
“誰的頭頂上沒有灰塵,
誰的肩上沒有過齒痕。
也許愛情就在洱海邊等著,
也許故事正在發生著...”
...
其實如果只寫第一個或者第二個大理的話,那《去大理》這首歌難免單薄,但原作者郝云是有思考的,所以最后處理好了這兩個大理的問題。
是的,有兩個大理。
或者說,其實大理不只是大理。
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常說的大理,可能分為兩個:現實中的大理,和想象中的大理。
就跟耶路撒冷對于普通人和信徒之間有著不同的含義一樣,大理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有著多面性的。
而且兩個大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一個是蝴蝶泉20員門票,住好點300-1000,跑過去拍拍照打打卡的現實;一個則飄忽在空中,屬于理想中脫離煩惱,并且找到迷茫后的答案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