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韓升真不會編故事,何況這首歌背后真沒啥故事。加上是命題作文,他是腦子里隨便想想就有了,所以想了好一會才道:
“嗯,之前其實就來過成都一次,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座很有生活和人情的城市。
給我感觸很多,但我也并沒有特別了解它,所以反倒產生了一種朦朧美。
結合之前的靈感,我就有了這首歌《成都》,是我眼里,也是我想象中的這個城市。”
...
關于趙雷的《成都》,其實網上有個說法:
對于外地人來說,這首歌很美;對于本地人來說,里面的內容未免和歌詞里描述的,有一些出入。
所以面對網上部分“杠精”,韓升先打一手預防針:
誒,這只是我心里的成都。
“可以,這比之前還是成熟了。”
蔣希希在臺下暗暗點頭,這個東西還是可以有的,小心駛得萬年船嘛。
不過她心里,一樣期待的。
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雖然蔣希希也擔心著今天地歌曲,但那種莫名其妙對韓升的期待,卻又像藤蔓一樣迅速地從心里生長出來。
“sosomisolalamiredosoladoremire...”
院子里,又是一把熟悉的椅子,熟悉的吉他,還是不那么順手。
但比上次好。
一回生二回熟嘛,韓升覺得自己好像這次就和節目組的這把吉他,有著一點點的默契,以一種更輕松的感覺,開口彈唱:
“讓我掉下眼淚的,不止昨夜的酒
讓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溫柔
余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
讓我感到為難的,是掙扎的自由...”
屋子里于是一陣輕輕地騷動。
由于上一期的《去大理》,大家會心里覺得韓升應該是一個充滿著理想和現實碰撞的文藝青年。
所以這會,多半還是和自己較勁。
結果開場他就說,這首歌是寫給成都的。這回開口,好嘛,怎么感覺更像是寫給個姑娘?并且這其中那一點點騷氣的感覺,恰到好處,絕了!
“各部門都注意,除了抓拍其他嘉賓反應的機子,其他機器都給我對準韓升!”
邊上更遠的地方,看著監視器的吳丹第一時間抓起對講機,小聲道:“再重復一遍,都對準韓升!”
這不是演習。
因為文藝青年的歌曲,可能會是少數的。
或許會火,但是因為里面的內核沒有那么廣為人知,可能也就還好。
但是這首歌聽開頭,就很通俗,且親近。
而接下來...
接下來,韓升也就不負他所望,繼續是那股淡淡的感覺,然后那句或許比副歌還要出名的句子,也流露而出:
“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里,我從未忘記你
成都,帶不走的,只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