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視頻的彈幕上,密密麻麻地飄過不少好評。并且相對于《去大理》,《成都》這首歌的受歡迎程度是要更高的。并且相對來說,彈幕差評就要少很多。
幾乎是一水的“本季最佳!”“絕了~”以及“目前為止心目中排前三”之類。
韓升看得直樂:
要讓他自己說,肯定是《去大理》更符合他的胃口;但是要說到流行元素,那必然是《成都》。
只是從目前反饋的元素來看,確實熱度比之前的高,只是也沒有到熱度爆棚級別。
他倒是也有心理準備。
因為這首歌能夠短時間內現象級的爆紅,而不是發的時候酒紅,除了歌曲本身,藝人知名度,節目加成等等...還有一個可能不太被主義的原因,就是CD市花了大價錢推廣。
以便拉動城市的知名度,旅游,關注等等...
所以這個倒還好,比較意外的是,他這次的初期評價還不錯。結果上線一陣子后,里面不少的評價忽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怎么說?是因為沒有如實地描述成都么?”
韓升疑惑道:“如果是這樣的話,確實會有影響,但也不至于這么反轉吧。”
“當然不止了。”蔣希希道。
說著,她把收集好的信息遞上來,道:“你先看看,主要就是這些比較具有代表性。”
韓升低頭一看:
還確實,第一個是說《成都》完全就是沒有描寫出成都真正的樣子,給人一種誤解,在當地人眼里看著完全就不寫實。
意料之中。
第二個說是歌詞還是淺了,希望有更有內涵的歌詞。
也算是正常吧,要想一首歌傳唱度高。
最好不能太端著。
畢竟要寫出業內外都滿意的確實不容易。
第三個就比較狠了,先是巴拉巴拉一堆有的沒的,最后的出來結論:“…所以最后我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講,這首歌要在音樂里分級,那就是小學生生水平的作品。和弦簡單粗暴,歌詞平鋪直敘,簡直就是沒有多少可取之處,可以量產的一首歌。”
韓升聽得倒也不是胡說。
但其中的一些東西和尤其是結論,他直接無語道:“我承認這歌確實沒有在音樂性上特別高,但是沒有可取之處,可以量產就純屬胡說了。”
這就像是什么呢?
某型針的科普視頻,有不少確實是正常的知識,但就在這一片正確里面夾雜少數錯誤的東西,達到一種暗度陳倉的目的。
于是看起來好像都沒有問題,但有些東西,悄然就傳遞出去了。
這里也是一樣,假借著講解的名義,打著專業人士的視角,直接否定了這首歌的優點不說,還否定了這首歌的個性。
把大眾的喜歡,直接略過了。
換成了他的標準。
那個姿態,就差當年某英評價刀郎的歌曲時候一樣了,只是沒那么露骨,但影響同樣不好。
“這第三種,多么?”韓升轉頭問道。
“說實話不少,而且都是平常比較有專業度的人發的。”
蔣希希又劃出來幾個名字:“這樣的消息一旦進入廣泛傳播,肯定會對歌曲造成影響。”
“...有人在搞我?”
“你猜的還挺快的,不錯,就是這樣。”
蔣希希于是不再賣關子,直接道:“我們查到這些人里面,有好幾個是收了錢的,也就代表著這一批人里面確實有帶節奏的。”
“那我再猜猜...”
韓升也就點點頭,直問道:“是不是李熙珉那邊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