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音悅之旅》在這一季的口碑和勢頭都是很好的,甚至在今年年初其余幾檔綜藝都有些撲街之后,這檔節目更是在同行的襯托下成了香餑餑。
第二季的投資計劃,直接來到了3億。
也就自然讓籌備第二季的時候,有一堆的知名藝人主動聯系參與了:
畢竟人人都想著,第一季這個陣容都能有這樣小爆的狀況,那第二季如果換上更強大的陣容豈不是會直接大火?
所以啟動的消息一傳出去,
就有好些人已經在節目組的考慮名單中了。
其中領頭的,變成了一位真正天王級別的人;剩下的成員,基本上都是正當紅那種,李熙珉在沒出事前能和他們勉強拼一拼粉絲控評;最次,也是各大公司的自身關系戶,親兒子親女兒那種。
顯然到了這里,陣容要豪華很多倍。
可惜吳丹并不滿意。
因為到了這里,這個節目又一下子進入了成名綜藝的怪圈:有錢之后,就開始堆砌明星,而不是看這個明星是不是適合節目,能給節目帶來什么。
那些名單,吳丹都看過了。
確實很火,熱度也不低的那種,但是論音樂造詣...
真的不指望他們有什么產出。
畢竟越紅的藝人其實越少有時間,能靜下心來進行新歌準備。到時候出來的,多半是一些行貨,然后再請一堆人尬吹,粉絲力捧,制造出一副很紅火的樣子。
這樣下去,第二季或許看不出什么。
但第三季呢?
就更別說后續了,而他是想把節目做成長期的。
所以吳丹很焦慮。
他已經發現拼明星這一套已經行不通了,在要花錢買票的電影界反應最為迅速,那些純粹的流量小鮮肉電影,最近開始屢遭撲街。
這或許是一個征兆,代表著小鮮肉的時代,或許要慢慢過去了。
但是,問題來了,周圍的人置之一笑。
市場上也不這么認為。
“小吳啊,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也是老導演了,圈子里,它從來都不是這么玩的...”
領導還是那套說辭:
事實上,第二季的嘉賓大家多數都是帶資進組的那種,也就成了一個資本的游戲。
節目增加了2億投資,但投資方一下子就變得多了起來,基本都是藝人背后的資本。
也就意味著,很多東西不再是一言堂——這也是節目組到后期的一個問題,這個藝人的投資方說我家藝人必須站C位,那個說我家藝人必須鏡頭不少于多少分鐘,還有的說我家藝人有人設...
“但是不能舍本逐末啊!”
吳丹終于忍不住了:“你們應該都知道,這個節目能有起色,最大的功勞還是韓升。”
如果離開了這個藝人,這節目會怎么樣...
可能真不怎么樣。
“有得必有失,你想要錢,想要明星,想要讓項目變身S+,那有些東西就不能成全。”
領導明白他的想法,不多解釋,只是最后總結:“那我問你,讓你第二季少5000萬投資,少一個當紅明星,上不了S+項目等級,你愿意么?”
以及領導沒說出口的:
就算沒有這些問題,其他藝人也不可能讓韓升出現在第二季。
拜托,李熙珉都在韓升的襯托下,顯得多么菜雞了。要是第二季還讓韓升力壓眾人,怎么可能?要菜大家一起菜,別來個什么鶴立雞群的。
所以剛才吳丹擔心的音樂造詣問題,
領導并不擔心。
因為第二季他就沒打算,要請一個特別厲害的藝人。
“...”吳丹頓時不知道說什么。
他忽然感覺其實特諷刺,他打電話的時候,是經過這一季對韓升的改觀,想給他爭取機會。結束時,卻發現自己確實不太能舍棄別的條件。
一時間,他竟然猶豫得比昨天還要糾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