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聽完這四句,每個人都又說一句:
這就是武俠,是江湖。
而這里的每個人很重要。
“...”
呂亞斌整個人,其實都是有點起雞皮疙瘩的,不比當初聽《一生所愛》的時候少,甚至更多。
這倒也不是因為別的。
而是因為講感情的歌曲,自古以來都是可以共情,放很久之后大家也可以理解。
但武俠,江湖...
就說呂亞斌記憶里的,和看起來二十出頭的服務生的,和旁邊三十多歲的攝像師...等等之類,肯定是有不少差別的。
畢竟這么多年,大家看的武俠片的風格水準,
是不一樣的。
或者說不同年齡段的人,看過的武俠一般都是最初的時候最有急一點,然后理解就不同。而生活也因為這方方面面的不同理解,才有了代溝:
從最早期的70后,80后,90后,那時候是10年一代溝。
再到下個更廣泛認知的年齡層,不是00后,而是95后,就表示著時代發展太快,5年一代溝。
到現在00后很多都已經成年,卻依舊有人覺著他們還小,這個信息的流通這么不暢,也就更別提大家之間審美的差異了。
武俠,真的不一樣,你可能是《倚天屠龍記》
他可能就是《有翡》…
啊這,還是算了,總之不太一樣。
可屋子里的人,都聽得臉帶驚喜:呂亞斌轉過頭,他知道韓升寫的歌肯定能帶給人驚喜,但是能帶給人這種全年齡段都能get到的音樂,那...
因為各種原因吧,這些音樂很多還都是出自鄉港的90年代左右,內地的00年代左右。
他只能心中默念:“可以啊,可以啊!”
再轉過頭看吳京,對方滿臉的“嘶,你說韓升要是能給《戰狼2》搞首曲子,會不會...”
話說之前吳京也跟韓升提過這件事情,但對方說沒有特別合適的,估計也很難現在寫出來。可是誰聽到這些主題曲,不想要也來一首?
哪怕是配合著來個宣傳曲,也行啊。
“噔噔蹬蹬,登登等等...”
然而歌曲不等人,就在這短短的思考瞬間,音樂聲忽然急轉至上,整個情緒一拉。大廳里的人,幾乎是憋著一口氣聽完了這副歌: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恨不能相逢
愛也匆匆,恨也匆匆,一切都隨風
狂笑一聲,長嘆一聲,快活一生
悲哀一生,誰與我生死與共...”
...
一氣呵成,呂亞斌腦子里忽然就冒出來這個詞語。
對,就是這樣。
**起承轉結毫無遲滯,如此快意不羈,尤其是最后兩句,那幾個“一生”...
寫歌的人是很慎用這種大詞的。
舉個例子,毛不易的《消愁》當年也是紅到不行,但其中有一點爭議的地方就是他的遣詞用句比較大。很多人覺得他年紀輕輕就漫談人生,且談的好像有那么點...
總之,八杯敬人生是有爭議的。
尺度或許太大。
可韓升這歌,哪里有八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