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情,我們也是很難...啊?你意思是說可以不用一番?”
屋內,于東感覺自己跟這個難纏的經紀人你來我往了不知道多少回合之后,忽然就聽見一聲悅耳的“也不是不能談”。
他第一時間以為是自己談久了,出現了幻聽。
但是馬上于東又反應過來,這句話他聽得真真切切,原來是來自旁邊的韓升。
然后他轉頭就見韓升對著蔣希希道:“希希姐,于總那邊這么不好辦的話,我們這邊是不是也有別的方面可以談談?”
“那當然,當然,都可以談!是這樣的...”
于東雖然這時候已經明知道了兩人肯定是打配合的,但在知道這樣的前提下,兩人沒有配合著死要一番,而是有計劃過讓步的部分,那就太好了。
因為他完全有理由相信韓升會要求一番的。
這里是娛樂圈,名利場,又是這么大投資的一部電影,以韓升過往的資歷來講,他完全可以踩著這部作品就起飛的那種,肯定心中還有搏一搏的想法。
如果死咬不放呢?
這十億多的投資,即使是按照S+級別的電影制作標準,那可能也會是正常的兩倍,所以導演都用了三個大導,演員這邊也確實是要能抗的。
可沒辦法,年齡合適又能抗的,那不就韓升一個么?
這就瞬間變成買方市場了。
可以說,韓升這邊一直是覺得演員是被動被選擇的。因為很多時候都是有了本子才找演員,根據演員自己寫的本子經常不夠好,或者別的什么原因不好。
但是站在于東這邊老板的視角,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因為確實市場上演員那么多,但是說實話,如果是需要主抗的角色,也就是前三番的話...
把外形、年齡、演技、號召力之類的需求排一排,就剩不了太多了。
這樣的情況下,其實想要邀請到合適的演員,對電影公司的老板們來說也是個難題。
畢竟演員也會經常推本子。
所以演員如果不接戲,其實反過來,也會對項目立項產生一些困難,這個項目評估就會降級。
就像這次,韓升這么快的過來,基本上大家都默認他是對這個本子比較感興趣。但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他對這個本子這么快就作出決定的話,那肯定看的就不光是戲里的東西了:
何況他們還沒有特別具體的給韓升很多東西。
所幸韓升還是讓步了,雖然接下來,他和蔣希希又是一番你來我往的各種拉扯,但這是建立在最大的問題已經都解決了的情況下,那其他的也就還好了。
這十多億的投資肯定是穩的。
或者說,如果是這倆捆綁在一起,先后拍出了《戰狼2》和《流浪地球》兩部各自都突破50億,加起來突破110億的大爆作品的兩位男演員都不穩的話,國內肯定也就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于東已經做到了最好,沒有遺憾了的那種。
到時候也沒有說非得創造奇跡,票房兩部加起來50億的話,那也就不枉他鋪這么大一個攤子了。
總之聊到最后,大家的條件也就列出來了:
1.東升文化這邊,以后會有以韓升為一番男主角,和博納合作投資的S+資源。當然這個資源必須是全方位S+,各種東西也不會差了...
“這個沒問題,我們也很期待和小韓有進一步合作。”
雖然這個條件下,基本上都是博納去攢局,但問題不大,以現在的狀況來看博納完全不虧。
甚至還小賺。
2.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韓升無條件一番。
這個也是沒問題的,這次比較難決定就是因為沒有什么特別合適的理由。其實真要有說得過去的理由,完全可以于東那邊就定下來的。
3.這點才是韓升謀劃的,那就是要了一些資深電影圈子的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