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沖他豎了個大拇指:“懷柔這邊的店確實差點,拍戲時湊合一下,想吃好的還得去市里的大餐廳。”
“也不一定,小食攤里也有真美食。”
曹軒嘴刁,但是不挑食,只要是好吃的,五星級酒店、米其林三星餐廳、頂級私房中餐館他愛,街邊小吃小攤他也喜歡。
甚至有時候,他更喜歡后者,比那些高檔餐館有煙火氣。
同時還有點大浪淘金的感覺,挖到一個寶藏餐館,驚喜感更濃,只可惜他現在很難親自去小吃攤,少了幾分樂趣。
“這倒是,香江那邊很多出名的都是茶餐廳和大排檔,比許多大酒樓還受歡迎,京城什么爆肚馮、小腸陳,名氣也不比豐澤園差。”
胡君頗為認可,他是京城人,又和港圈許多人走的挺***時沒少去香江,對京城和香江還是比較了解的。
今天在場聚會,曹軒毫無疑問是c位主角,他聊什么話題,大家都附和陪聊,還有幾個推薦了自己喜歡的餐館。
不過作為電影劇組同事,話題最終還是回歸到電影上面。
“老板,你覺得咱們這部電影能有多少票房?”
高緣緣仗著是女性,在聚會上比較活躍,今天膽子僅次于吳景。
“不好說,我倒是想奔著《英雄》,但究竟如何,還要看檔期和其他方面。”
“就沒有個大概想法?”
“公司的預期是票房過億。”
曹軒也沒瞞著眾人,2000~3000萬的投資,曹軒親自出演,又劃了一大批人氣兼具實力的演員,要說沒點野心,別人也不信。
“過億啊!?”
眾人眼神飄忽,時至眼下,內地票房過億的電影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如果僅算國產片,只有《生死抉擇》《英雄》內地票房過億,其中《生死抉擇》因為有大量機構單位組織觀影,票房含金量要打個折扣。
當然,在此之前還有很多電影,票房也可能達到億級,比如《少林寺》《廬山戀》之類的。
但是由于年代久遠,資料不全,數據無法具體統計準確,所以基本上都不排進榜單,現在權威的內地票房統計,記錄的電影基本上都是1995年以后。
所以更準確地說,從1995年到2003年,在內地票房真正達到億級的華語電影,其實只有《英雄》一部。
雖然在座的幾個人,都對《繡春刀》劇組挺有信心,但聽到曹軒的目標是內地票房過億,還是以吃驚猶疑為主。
曹軒大概也知道幾人的想法,但他本人還是很有信心的。
2004年算是國產電影的小爆發之年,單年國產電影有三部過億,算上進口片,票房8000萬以上的共有五部,整體市場比2003年旺盛數倍。
《男人戀愛時》一部小成本愛情片,都能轟下5000萬票房,讓曹軒對自己的票房號召力建立了一定的信心。
《繡春刀》從故事、服化道和題材方面,比《比男人戀愛時》更有吸引力,再加上他如今的影響力也有上浮,未必不能沖一沖億級。
拍電影嘛,還是要大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