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半島酒店
“最后阿軒佯裝愧疚自殺,吸引陳國榮和父親制止,飛虎隊放松警惕,然后他突然開槍打死了自己的父親,然后大笑著被警察打死……”
曹軒和程龍坐在餐廳里,聽編劇袁德麟講述《新警察故事》改編之后的劇本。
等他講完,曹軒沒做表示,旁邊的楊老板看了他一下,試探性的問道。
“曹生,你覺得怎么樣。”
“還可以,惡有惡報。”
曹軒給予了肯定的答復,旁邊的程龍卻有些猶豫:“弒父啊,阿軒這個角色會不會太壞了點,我覺得原來那個愧疚自殺更好一點。”
“壞人哪有什么浪子回頭,這個角色以搶銀行殺人為樂,簡直就是神經病,沒必要因為他有童年陰影就給他洗白。
即便觀眾覺得遺憾,最后和一手締造的父親同歸于盡,也算是大快人心。”
曹軒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新警察故事》原版反派最后突然洗白,這個情節就完全莫名其妙。
一群富二代因為空虛和童年陰影隨便殺人搶劫,制造惡劣案件,見了父母或警察行為所感動就放下屠刀,那些無辜者怎么辦。
曹軒不是特別喜歡這種反派洗白的情節。
不管有什么苦衷,有仇報仇,有冤報冤,施加到無辜者身上那就要死。
所以曹軒對劇本提了要求,這個阿軒從頭到尾沒有悔過的想法,只有恨,完全是一個神經質反社會的暴徒。
最后,甚至在父親的責罵指責和局勢的威逼之下,突破唯一的心理陰影,與父親同歸于盡。
原版幾個反派或死或抓,那些父母屁事沒有,一個個仿佛白蓮花。
按照劇情來說,幾個反派鬧出那么大動靜和種種反常行為,成為轟動全國乃至全球的悍匪,他不信這幫父母一點察覺沒有。
尤其是那個警察內部高層的父親,甚至很有可能徇私枉法,做了遮掩。
就算他不知情,這個警察父親也算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結果因為最后兒子死了,哭了兩下,觀眾就覺得他還是愛兒子的。
曹軒就疑惑,他兒子死了哭,別人的兒子死了就不哭嗎?
《新警察故事》本質上就是講述一群“熊孩子”的故事,既然是熊孩子,那就不能放過熊家長。
當然,也有人說原版的結局或許更痛苦,兒子死了,父親余生會活在愧疚煎熬中。
但曹軒覺得這樣的情節在電影沒有顯現,還不如直接一起同歸于盡,觀眾會覺得更舒服,同時也能體現出阿軒這個角色的狠。
臨死拉親爹當墊背的,在深受儒家背景的中國乃至東亞觀眾看來,絕對是悍匪中的悍匪……
不過這也有一個難點,那就是電影中這么高級別的警察被反派兒子擊殺,審核方面會不會有問題。
編劇和導演陳木圣對望了一眼,在香江上映還好,但是內地還真不好說。
曹軒見狀,主動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要不拍攝兩個版本,結尾阿軒依舊向父親開槍,依舊展現出決裂和狠辣,但是因為被陳國榮推了一把,父親沒被打死,打傷了。”
這樣的結局雖然沒有直接打死爽,但是殺人莫過于誅心。
兒子對親老子開槍,對于一個強勢的父親來說,絕對是一個莫大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