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實際上就是劉天王那句“我等你三年,比不上他陪你三天”。
但值得著重說明的是,這個電影的【立意】不能說錯,但絕對不符合大眾的心理。
說句難聽的,曹軒看這部電影,甚至腦補了一篇小劉備。
男主和女主相愛多年,后來因故出差,因為女主的失誤被抓,男主不顧危險出來救人,結果女主和另外一個男同事相處了三天,就“墮落”了,與男主恩斷義絕。
瞧瞧,標準的綠帽劇情……
當然電影詮釋的更美好,金城五和國際章甚至頗有cp感,但還是無法沖淡邏輯硬傷和劇情單薄的缺點。
還有朝廷和飛刀門之間的恩怨,前面鋪墊了這么久,結果結局根本沒提,不了了之。
觀眾本以為是一場廝殺大戲,結果最后變成了三角戀撕逼,落差感太大,擱誰誰不惱。
可以說,劇情方面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幾個反轉,還不包括很多聰明人已經事先猜出。
別人不清楚,至少就曹軒個人而言,對這部電影談不上喜歡,西宮娘娘比他印象還要惡劣,評價只有七個字。
“老謀子江郎才盡!”
這同時也是許多媒體和影評人對老謀子的評價。
當然也不是沒有相關人幫忙夸獎,甚至老謀子自己也巴拉巴拉談了不少自己的想法。
說了一大堆,各種深意升華,但并沒有說服大部分的觀眾。
其實商業電影,很多時候有一個關鍵因素總是那些專業人士所忽略。
那就是劇情要讓大眾所理解并共鳴。
你不能去綁架大眾的想法,也不能奢求所有人能瞬間對上你的腦電波。
許多影評人乃至資深影迷能看出來的東西,普通觀眾看不懂或者說沒這個欣賞水平。
外行人就是看個門道,你哪怕電影里面有很多暗喻,但起碼要拿出一些淺層的東西來打動觀眾。
比如《讓子彈飛》能票房大爆,其實并不是因為隱喻多,那許多都是后來慢慢研究出來的。
上映初期,打動普通觀眾的就是因為故事夠爽,土匪通過各種手段,以弱勝強的打敗惡霸。
簡單直白的同時,大家又能從臺詞和部分情節品咂出幾分深意,覺得這個電影很有意思。
所以,《讓子彈飛》既可以讓普通觀眾看得懂,也能讓專業人士各種解構,于是票房口碑雙豐收。
而姜聞之后的《一步之遙》,專業人士各種解析特別爽,但普通觀眾看的莫名其妙。
或許少部分人群評價極高,但是票房和大眾口碑就不用想了。
《十面埋伏》劇情一般人都能看得懂,但是邏輯和立意別扭,違和感太多,觀眾看的難受,口碑自然不高。
看似票房不低,但實際上全是吃老本。
有《英雄》2.5億打底,如今過了兩年,內地票房市場總量上漲,老謀子影響力也隨之增高,如果《十面埋伏》夠好,保底也能拿個2億。
結果票房剛過1億,票房漲勢就開始萎了,對比《英雄》當初的票房走向,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不過這是對于曹軒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十面埋伏》要是像《英雄》一樣持久爆發,即便有半個月的間隔期,對《繡春刀》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但現在好了,半個月過后,《十面埋伏》票房直接頹了,雖然仍有余力,但基本對《繡春刀》造成不了什么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