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子親軍,自然成了皇帝手中最鋒利的屠刀………
這個開頭其實并不是秘密,《繡春刀》預告片時已經放出了明末背景。
當時還引起了一定的風波,《十面埋伏》是兩個晚唐捕快,《繡春刀》是明末三個錦衣衛。
在外界看來,兩部電影多多少少有點較勁的意思。
直到后來雙方電影拿出劇本備案時間,才算把這事給對付過去。
早在《英雄》還沒上映,《十面埋伏》的劇本相關大綱已經備案,《繡春刀》稍晚一些,但是備案時,《十面埋伏》還沒開始拍攝,劇本嚴格保密。
所以從明面上來看,雙方并不存在借鑒抄襲的說法,完全就是巧合。
而等《繡春刀》預告片出來,看完《十面埋伏》的觀眾一對比,就能發現不對。
《繡春刀》里出現了明朝大太監魏忠賢,還有崇禎,很顯然電影故事是插在歷史背景里的。
就像是金庸武俠,在歷史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一定程度的引申改編。
而《十面埋伏》,說白了就是借了個晚唐背景,虛構了一個和衙門對抗的飛刀門,實際上和歷史根本沒半毛關系。
把晚唐換成三國、五代、宋末、明末,乃至是民國時期,都毫無違和。
這也是老謀子的古裝電影的通病了,除了《英雄》等少數電影,其余都不怎么喜歡寫具體時代,借個框架然后魔改。
《長城》《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都是如此。
他的電影劇情懸浮,一定程度上也和沒有完整世界觀有關系,導致許多劇情看起來有些“可笑”。
比如《長城》對抗饕餮大軍,《影》靠著幾把破傘滑滑梯就拿下一座城池。
《雷雨》故事很精彩,但是家族內斗套到皇權爭奪,多多少少有點虛,一家子各種捅刀,那幫大臣仿佛消失了一樣,這在現實世界是完全不可能的。
反而切合現實時代背景,許多故事老謀子都拍的不錯,甚至是驚艷。
所以《繡春刀》才會在預告片就把魏忠賢放出來,就是吸引部分感興趣的觀眾。
明朝權宦,除了七下西洋的鄭和,就屬魏忠賢名氣最大,這主要是影視劇和各種雜志野刊的功勞。
而在明朝聲望不遜色魏忠賢的劉瑾、汪直、王振、馮保等人,現而今絕大部分的普通人根本不知道。
名氣最大的除了朱元璋這個開國皇帝,就是崇禎這個亡國之君,就連朱棣現在也排在崇禎后面。
這也是《繡春刀》把背景放在明末的原因,要是把魏忠賢放變成劉瑾或王振,不直接說清楚,估計都不少人不知道這是講的明朝的故事。
這不是夸張,在2022年還有很多人不懂許多歷史常識,更別說是眼下互聯網剛剛崛起不久的2004年了。
要知道,許多明朝背景的電視劇,尤其是以港臺導演為主的劇組,很多明朝皇帝的手下叫大內侍衛或者御前帶刀侍衛。
朱元璋聽見都得帶著錦衣衛從地底下爬出來把他們剝皮楦(xuan)草………
所以,《繡春刀》預告片播出時,還專門花了半分鐘解釋了繡春刀是明朝錦衣衛的兵器,而明朝錦衣衛又是一群什么人巴拉巴拉。
回到電影,開篇是兩個帶著飛碟帽的巡街官兵,深夜提著燈籠巡邏,不時抱怨幾句。
其中一名叫【馬爺】官兵則是由丁海風客串,就是98版的《水滸傳》武松。
馬爺機警,路過一個昏暗小巷子馬上察覺到了不對,一手提燈,一手抽刀,形成防御反擊的姿勢,神情嚴肅狠厲。
“什么人,出來。”
昏暗的小巷子里慢慢走出一人,馬爺提燈,透過燈光,那人露出正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