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比日本更少,勉勉強強200萬美金。
新加坡和東南亞國家的票房,加起來也就200萬美金出頭。
整個亞洲的海外票房加起來,撐天也就1200~1500萬美元左右。
看起來數據還不錯,換算成人民幣輕松超過1億。
但是這里面要拿出當地合作院線和發行商的錢,以及稅務問題,能到曹軒手里的平均也就20~30%左右。
至于北美和歐洲,倒是爭取到了上院線的機會,畢竟曹軒在華納還有環球的人脈不是蓋的。
但是對方極不看好《繡春刀》的前景,除了武打動作不錯,其余“亮點”很少。
三個中國古代“警察”苦逼生涯,對他們而言沒什么看頭,更不理解部分劇情。
比如魏忠賢和趙公公的太監身份,以及東廠和錦衣衛就很難解釋,勉強用宮廷管家、大臣和古代fbi糊弄過去。
但是他們對崇禎朝的各種派別內斗和相關局勢很懵懂,也不太明白一些古代角色的堅持。
比如大哥為什么執著于升官,最后為什么回來自殺?
老二“喜歡”那個官妓,怎么不搶了跑路?
老三和師兄丁修詭異的相處模式和愛恨情深。
這些劇情,中國乃至東亞觀眾哪怕不了解歷史,但是很容易就能搞懂怎么回事,也能理解共情。
但是思維方式不同的西方人,想理解起來就要費點勁。
他們也未必喜歡這些憋屈的“中國俠”。
用環球的資深發行經理來說,這種片子更適合做成dvd,買回家里反復觀看品咂,在電影院是不怎么會被歡迎的。
曹軒考慮后也覺得上映不討喜,將《繡春刀》非亞洲地區的版權以750萬美金的價格打包賣給了環球影業。
歐洲、美國及拉美地區,隨便環球怎么折騰,掙多掙少和曹軒也沒關系。
曹軒甚至希望環球影業可以多賺一點,最好《繡春刀》海外dvd分紅大爆,幾個億美元的賺。
那時候,曹軒雖然肯定心疼到吐血,但《繡春刀之修羅戰場》就可以大幅度提價了。
甚至曹軒直接可以殺進好萊塢,好萊塢六大公司揮舞著鈔票請他演男主………
而這750萬美金,換算下來超過6000萬人民幣,也是《繡春刀》劇組海外的最大收入。
就這些錢多少還是看著曹軒的名氣和人情,以及時下正逢武俠熱,不然《繡春刀》這樣的偏中國式敘事電影,海外版權真不好賣。
相比之下,老謀子因為《英雄》的緣故,在海外市場還是很吃香的。
光是日本一地,《十面埋伏》就差不多拿下了近2500萬美元,北美超過1000萬美元。
歐洲數據也不錯,僅英法意德四個國家加起來就超過1500萬美元,累計全球總票房近億美元。
與那些好萊塢大片沒法比,但是在國內絕對是獨一檔,與《繡春刀》更是碾壓。
可話又說回來,《十面埋伏》就算分成低或者干脆拿版權費,零零散散怕也是有小幾個億。
但別忘了,《十面埋伏》賺的多,成本也高,而《繡春刀》賺得少,成本也壓得夠低。
真要是細致的算起來,哪部電影更賺錢還真不好說………
曹軒無所謂新畫面賺了多少錢,他只在乎自己兜里能落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