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軒在世界范圍內歌迷眾多,他們或許不會欣賞和理解華語歌曲,但知道是曹軒的新歌也會聽一聽,不一定感興趣,但確實是會有關注的聽眾。
去年小周搞了這套后,有媒體將之稱之為【周杰綸日】。
今天華納有模有樣,甚至造成更大的風波,自然而然的也有媒體湊熱鬧,韓國權威媒體就對外聲稱將這天定為【曹軒日】。
國內還有媒體跟著鼓吹,被曹軒婉拒這個說法。
開玩笑,其他時間也就罷了,10月1日是國慶節,10月2日來個【曹軒日】,這是嫌他日子過得不舒坦找事。
果然棒子都不是好人………
但不得不說,全球120家電臺同時上線,累積25億收聽,先不說水份有多少,能拿出這個數據就足夠震懾人了。
連許多原本對曹軒發華語新專輯并不是特別關注的歐美媒體,都紛紛轉載報道這次事件。
美國權威媒體《紐約時報》就公開發表文章,表示自邁克爾杰克遜之后,很少有歌手在世界范圍內有恐怖的影響力。
曹軒這位亞洲天王,正在在全球超級巨星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這個說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可,一些人認為曹軒在亞洲這個人口大洲比較占便宜。
光是中國和華人群體就有十幾億同胞,所謂的25億收聽人數,這些人要占據絕大部分,真正的非亞洲聽眾,最多1/3。
不管怎么爭吵討論,只要他們相信曹軒能能影響到25億聽眾,就已經是成功了。
要知道,2004年世界總人口也就將將65億,25聽眾將近占據全球總人口的40%,已經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
而華納也確實這么做了,不管有沒有這么多人聽,費這么大勁搞出這么大的聲勢,肯定要把這事敲死。
一邊向歐美展現曹軒在亞洲乃至其他大洲地區的恐怖影響。
一邊再向亞洲展現曹軒在全球范圍內的超高人氣和廣泛知名度。
巨星的位置都是一個又一個的旁人難以企及的成就堆積而成的,只怕不夠用,從來不嫌多。
華納以及繁星瘋狂給曹軒造勢,并且堆加巨星光環的同時,無形之中也壓了小周一下。
之前就說過,一幫新生代頂流都有搶班奪權的想法,本質上曹軒這次發售新專輯,就是一場新老對決的擂臺戰。
這次全球電臺同播,其實也算是曹軒給予這幫新生代歌手的下馬威。
你大哥永遠是你大哥!
而曹軒新專輯《我·愛》,也確實猶如一條橫沖直撞的蒼龍,將整個華語樂壇攪出一波又一波的巨浪。
………
2004年,不管是原時空還是現在都是華語樂壇黃金時期,神仙打架,強手無數。
而與當年曹軒力壓群雄的時代相比,時隔兩年,樂壇發生了一些不小的變化。
像四大天王、任賢奇、動力火車、張惠妹等老中生代已經度過巔峰期,漸漸不再成為樂壇的主流。
當年初出茅廬的小周等臺省新生代歌手,經過幾年的發展,人氣和知名度不斷上漲,漸漸接管了樂壇,成為當今樂壇的主力軍。
而與此同時,22004年樂壇還有一個很突出的變化,那就是網絡歌曲的崛起。
讓一幫臺省歌手領略到了什么叫做互聯網大勢,傳統唱片行業也迎來了新一波的沖擊。
臺省歌手和網絡歌手并立爭鋒,華語樂壇進入了新的百花齊放年代。
用《當代歌壇》的分析,互聯網大勢的到來,讓流行歌手無法再像老前輩一樣占據所有人的注意力。
哪怕是周杰綸,雖然一直說是曹軒的接班人,但一直沒有拿出像曹軒前兩年那樣充滿統治力的表現。
如果說四大天王和曹軒樂壇巔峰時期的影響力是王炸的話,小周等新生代的影響力,連四個2都不算,頂多算是四a,甚至是四k、四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