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某城市中學
周一,提前結束寒假,來教室上課的高三學生,剛來到教室,幾個男女就湊到了一起。
“看新聞了嗎,曹軒上超級碗了。”
“超級碗是啥?”
“我也不知道,看新聞上說是什么球的決賽,反正特別火。”
“橄欖球,我用我哥的電腦查了,這個超級碗在美國可紅了,一兩句話解釋不清楚,你就理解為美國春晚。”
在中國,想舉例某個外國極具影響力的節目,春晚和《新聞聯波》是最好的參照物,一套一個準。
很多人不懂什么橄欖球和超級碗,但說美國春晚,馬上秒懂。
“牛逼啊,還得是曹軒,美國春晚都上了。”
“不只上了,還是一個人上的,邁克爾杰克遜知道嗎?”
“聽說過,不熟。”
“就相當于中國的曹軒,不對,應該是歐美世界的曹軒,嗯,怎么跟你解釋呢(撓頭)。”
“相當于有個外國人,跑到中國上春晚,還是壓軸。”
“……雖然有很大出入,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聽不懂,反正曹軒牛逼就完了!”
“……”
正當幾個懂行的同學被這個簡單歸納說的無法反駁的時候,陸陸續續班上同學來到班級,有些也加入了探討。
高三學習緊,任務重,但并不代表毫無娛樂,相反,有節制的娛樂反而能幫助學生放松身心,勞逸結合。
不過,這其中旳度不好把握,一個忍不住,就從勞逸結合變成摸魚擺爛了。
所以,電視劇、小說、游戲這樣太過耗時的娛樂方式不可取,聽聽音樂、嘮嘮八卦、看看電影屬于相對合適的娛樂方式。
不管何時,中學、大學生以及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是重要的吃瓜群體和娛樂消費主力。
有了孩子的社畜,大多對娛樂新聞的興趣就沒有那么大了。
除非是什么爽子發瘋、凡子踩縫紉機、路子做頭發、石市之光冇了這樣的大新聞,才會引發全民吃瓜。
寒假,是絕大部分高三學生高考之前最后的長假,大家玩的很瘋,高強度網上沖浪。
正好,曹軒登陸超級碗,是他們開學之前最后一個大新聞,很多人都報以極高的關注。
“哎哎哎,網上現在有視頻了,我看了,雖然聽不懂,但唱的特別好,轉載視頻的人說現場有八萬美國佬,跟瘋了似的,特別震撼。”
“哪里能看到,我也想看。”
“我qq空間就有,我聽說還有配字幕的高清版,但我沒找到。”
“等等吧,薰衣花吧各種曹軒相關都有,肯定有網址。”
“讓你們說的心里癢癢,不想上課了,想上網吧看視頻。”
“中午去,帶著午飯,差不多能玩一個小時。”
“算我一個。”
類似的情況比較少見,畢竟真正的學生主力還沒有開學,他們可比這幫高三學生更有時間,只要看到新聞,就能很輕松的找到視頻。
而想知道新聞也很簡單,國內紙媒和網絡媒體大規模的報道了曹軒這次超級碗中場秀的表演。
乃至許多亞洲媒體也跟著大幅度報道,畢竟這是首次亞州歌手登上這個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