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心思轉動,表面黃薄不露聲色,笑容滿面的和幾個人寒暄。
“張經理,好久不見了。”
“劉主管,初次見面,多多關照。”
“老吳,這回得靠你照應了。”
今年年初,繁星娛樂做了一些改動,正式從繁星娛樂公司升級為繁星集團,幾個和文娛戰線有關系的公司變為繁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不過,這些子公司其中有幾個自由度很高,繁星集團對其也只有監督權,卻沒有管理權和人事權。
但這就足夠了,反正繁星也沒有上市的打算,合并集團也是為了更好的監督管理,并沒有插手各家子公司的意思。
所以,升級成集團,受益最大的是胡婧旗下的監察部,監管職權由原來的繁星娛樂擴散到多家公司,她本人也正式升職繁星副總裁。
除了監察部之外,其他幾個領導名頭不過好聽點,從總經理和副總經理變成了副總裁,對外還有什么ceo的洋氣稱呼,但實際上管的還是繁星娛樂,其他公司還是各干各的。
新成立的繁星集團,組織架構更嚴密。
總裁督導整個集團,副總裁負責公司某一或多個版塊業務或部門,然后是總監一級,負責某一板塊業務或部門,每個板塊/部門則根據現實情況,原則設立分管經理一級。
比如影視、綜藝、藝人等板塊/部門,作為繁星集團重要業務,部門職員最多,負責的業務繁雜。
所以板塊/部門總監、副總監之下,設立2~4個分管經理,分管部門的不同業務,經理之下就是主管,有些是固定業務主管,有些是臨時小組,負責某單一項目。
這是大的部門,業務多,小的部門總監、副總監之下,直接是主管一級。
所以,繁星總監一級,哪怕是最拉的部門,也算是公司位高權重的高管。
而分管經理和主管這兩個級別,雖然看似級別相同,但所屬各部門或其負責業務的不同,在公司地位和權力大小也截然不同,有的經理堪稱總監,有的經理混的還不如主管。
至于子公司一把手,名義上高于總監,低于集團副總裁,實際上還要看具體情況。
當然,最上面還有一個董事會,不過就是個花架子,根本不管事,存在感等同于無,甚至許多公司員工都不知道自家集團還有董事會。
此外,像導演、藝人、編劇、制片人等特殊職位,定位也完全不同,并按照公司行政級別統一來定位。
作為一個正式員工人數超過5000人的大型集團,繁星這個組織架構已經算是簡單的了。
甚至個別子公司管理體系不同,集團就讓其自由發揮,并不要求按照集團統一配置。
但即便如此,對于公司很多人來說,繁星內部體系也是空前的復雜,不敢說是戰戰兢兢,但也是小心應對。
比如黃薄,在繁星藝人里也算是排得上號了,可面對兩個中層干部,也不敢托大。
這些人看著職位不高,但某種程度也能打到他們七寸。
比如今天的張經理和劉主管,也許兩篇報告,就能讓你從主演變配角,或者整個項目資金削減三分之一等等。
當然了,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敢這么干,制片人、導演乃至公司藝人也不是吃干飯的,況且還有胡婧的監察部在。
但遇人三分善,日后好相見是黃薄的處事準則,說不定這兩位將來就成為總監乃至是總裁,不一定要交好,但輕易別得罪。
而劉經理三人對黃薄也很客氣,他們以后能不能升總監不好說,但是黃薄眼下肯定會被公司力捧。
幾個老油條商業互吹一波,才談起了正事。
原時空《瘋狂的石頭》上映后兩年多,寧昊才拿出《瘋狂的賽車》,如今有曹軒開掛,幫他提前完成了劇本,并拍出了這部電影。
但導演這行,還是比較吃經驗和能力的,寧昊就覺得電影拍攝期間,自己還是有些力有不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