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曹軒打算開一家個人工作室,系統性的打理自己的工作和事物。
然后就卡在起名上面了。
張崇提議叫“山河”,簡單霸氣,曹軒覺得太俗,給否了。
蔣月起了個“詩美”,曹軒覺得太娘氣,也給否了。
曹軒自己想了一個“草上飛”,活潑俏皮,但被蔣月和張崇聯手反對。
三人憋了幾天,最后還是蔣月找了自己當大學教授的母親給起了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名字。
【繁星】
繁:多,興盛之意。
星:代指曹軒或者工作室的星途和前程。
繁星,可以理解為曹軒未來越來越紅,公司發展越來越好。
寓意好,還容易記,于是【繁星工作室】就成功上線,不過距離正式成立還需要一段時間,蔣月正在跑手續。
………
曹軒在錄音室試了半天的音,又和錄音師做了一小段《秋天不回來》的伴奏,混響看看效果。
第二天,曹軒和蔣月前往《京城都市報》接受采訪,類似的采訪曹軒也做過幾次,早就輕車熟路。
不過這次,《京城都市報》記者問了一個略帶挑事的問題。
“你怎么看《一萬個理由》如今在各大音樂排行榜落后《心太軟》?”
《一萬個理由》從7月份走紅,8月份正式出圈,力壓《心太軟》登頂,拿下國內各大音樂排行榜的榜首,并蟬聯數周。
此后,兩首歌在各大音樂排行榜展開激烈競爭,直到9月下旬,《一萬個理由》才稍落下風,等進了10月中旬,《一萬個理由》熱度慢慢下降,被《心太軟》開始壓制。
在這個背景下,記者問這個問題,明顯是不懷好意,巴不得曹軒對《心太軟》不滿,放兩句狠話。
兩大當紅歌手開撕,那他們下期的報紙可就不愁賣了。
曹軒也不傻,肯定不會如記者所意。
反而夸起了《心太軟》,又來了幾句大家都是音樂人,友誼第一,競爭第二,都要為共同創作推動華語樂壇美好的明天努力云云的場面話,把記者的問題應付了過去。
曹軒本以為就此了事,結果沒兩天蔣月就拿給了他一張《京城都市報》,上面是他的采訪報道,而標題卻是——
《南任北曹,兩岸新一代歌手的碰撞》
曹軒:“???”
翻開報紙內容一看,前邊的采訪還好,最后的那個問題,記者完全曲解了他的意思。
曹軒其它的話一筆帶過,著重提及“競爭”二字,將任賢奇和曹軒兩人稱之為內地和臺省的新生代歌手代表。
并把這幾個月《一萬個理由》和《心太軟》兩首歌在排行榜激烈戰績附在后面,硬生生營造出雙方南北對抗的局面。
“這是憋著拿我和任賢奇炒作呢。”
曹軒一眼看透了這篇報道背后的貓膩,蔣月倒是躍躍欲試。
“炒炒也好,就像香江80年代譚張爭霸,90年代四大天王,有競爭才會有話題。”
“我倒是不反對和任賢奇炒作。”
曹軒有些頭疼:“關鍵是樹大招風啊,說到底我現在就一張單曲,他們硬把我標榜成內地歌壇代表,你讓其他歌手怎么想。”
蔣月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有些慌了:“要不我想辦法找人把這事壓下去。”
“估計沒用。”
曹軒搖了搖頭道:“《京城都市報》可不是小報紙,現在估摸著已經傳開了,其他報紙和媒體看見熱點,也會紛紛一擁而上,壓是壓不住的。”
“那怎么辦?”
蔣月急壞了,曹軒倒是還穩得住:“先看看外頭的風向,再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