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是風的惆悵,那么副歌則唱出了歷經歲月滄桑蹂躪殆盡,卻仍舊保持當初世間少年的自信神采。
從前,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而今一片荒蕪,卻仍初心依在。
《起風了》的歌詞蘊含了太多的情緒和暗喻,每個人都能從這首歌聽出不一樣的視角。
有的人覺得是回憶青春,主人公見過世事復雜,卻依舊年輕,有的覺得是主人公往昔滄桑歲月的遺憾,原版翻唱各個版本也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曹軒的版本,拋開了一些歌唱的技巧,相對更側重情感表達,整首歌的聽起來質樸純凈,積極明亮,帶著一種少年氣。
空靈清亮的歌聲,伴隨著極美而有意境的歌詞,短短幾分鐘,就把這首歌刻在了聽眾的耳朵里。
許多人聽完的第一反應,就是再聽一遍,急性子直接打電話開始點歌,短短時間,《起風了》就開始走紅。
………
作為第一首打榜歌,曹軒和魏西溪以及華納商量了好幾回,最終決定推出《起風了》。
《繁星璀璨》這張專輯有10首精品,《十年》這首歌肯定是攢底,余下9首,《起風了》可以競爭一下壓軸。
詞曲俱佳,很多技巧相對現在而言,甚至具有有開創和引領性的,曹軒個人覺得,時下階段《起風了》有望和《十年》拼一拼。
這么一首王炸,按理說應該后打,之前兩張專輯也都是如此。
先放《秋天不回來》《有沒有告訴你》這樣略遜一籌的造勢,再放《黃昏》《因為愛所以愛》這種第二、三主打歌擴大影響。第一主打歌和其余兩首坐鎮。
如果按照之前的計劃,《起風了》要不坐鎮專輯,要不就是宣傳打榜期的最后一首。
但是曹軒考慮8、9月份神仙打架,好歌無數,而且這么多人都看著,循序漸進太慢了,恐怕宣傳效果不好。
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先放王炸,震懾全場,然后再慢慢的放其他歌,鞏固人氣和影響。
于是,《起風了》就肩負重大責任,成了《繁星璀璨》的先鋒大將。
而這首歌也沒有辜負曹軒等人的信任,登陸電臺和電視打榜之后,迅速在歌迷和媒體中引起廣泛反應。
《起風了》的詞填的太好了,整首歌有多個佳句,比如——
【翻過歲月不同側臉,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
【我終將青春還給了她,連同指尖彈出的盛夏】
【再次看到你,微涼晨光里,笑得很甜蜜】
如同詩一般的語言,十分戳中那些正在感傷感情、為賦新詞的青年們,特別是喜歡文藝的,把這首歌詞捧上了天。
同時還開始踩其他歌手的歌俗,包括曹軒的不少作品也中了槍,他們覺得曹軒寫那些歌就是浪費天賦。
要多寫《追光者》《黃昏》《不謂俠》《起風了》這樣有格調,有內涵的歌。
這個說法引起了很多其他曹軒歌迷的不滿。
都是聽歌,怎么還帶內部歧視鏈,你喜歡聽你的《起風了》,我喜歡聽我的《一萬個理由》,一樣是歌迷,憑什么你踩乎我。
雙方很快爭執起來,主要戰場就是天涯論壇。
那方嫌棄對方俗不可耐,下里巴人,這方覺得對方擺臭架子,愣裝文化人。
中間還有一幫勸架的,表示曹軒就不是單一風格的歌手,創作范圍廣泛,從以前的專輯就能看出來,既有符合流行的“俗歌”,也有具備逼格的精品,就是為了更好的涵蓋歌迷。
這個說法,也是目前很多人對曹軒創作理念的看法,包括一些樂評人也這么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