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主持人這個問題是在莫名的內涵他。
不過曹軒想了一下,還是認真回答:“金燕西這個角色本身和我的性格是有些偏離的,我本人比他會更強勢獨立一些,沒有那么憂郁浪漫。
其家庭出身和社會地位也與我自己的經歷不太符合,我是農村長大的,之前沒演過這種頂級權勢子弟,所以會對這個角色加以更多的揣摩和體會。
至于有很多女孩子喜歡這點,我覺得我本身不算多受歡迎,劇里都是別人追金燕西,我在現實里都是追別人,我倆差著境界呢。”
【索妮:能不能透露一下你現實都追過誰?】
曹軒不吃這套,打個哈哈:“往事不堪回首,沒什么聊的。”
至于往事是哪個往事,那就有的說了,小學拿麥芽糖哄小女孩是往事,現在忽悠倆姑娘腳踏兩只船也算是往事,反正不算曹軒撒謊。
索妮又問了胡婧和董萱幾個問題,然后又提出了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
【咱們這部劇主演都是年輕演員,又是言情題材,算不算是偶像劇呢,如果觀眾認為是,你們愿不愿意接受偶像這個定義】
董萱新人一個,說話不硬氣,而且不太懂這里面的道道,碰上這些尖銳問題,基本上很少回答。
胡婧話就比較直了:“如果大家喜歡,我并不介意什么偶像不偶像,但從本心來講,我更認為自己是一個演員。”
話說得客氣,實際上就是否定偶像定位,這年頭雖然沒有流量明星一說,但有心氣的藝人都不愿意被固定偶像這個非褒義類似花瓶的定位。
要是被公司綁定人設也就罷了,像胡老板娘這樣不缺資源,對演員生涯也有一定追求的藝人,說偶像就相當于罵人。
曹軒說的更透徹一下:“目前來說,偶像其實是娛樂公司和片方的宣傳策略,設定邊界很模糊,不能簡而概之,將年輕演員或者是言情類的演員就全部都歸納為偶像。
也不必將偶像妖魔化,這是娛樂業發展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或者是分支,好萊塢和日韓照樣有許多偶像藝人。
我個人理解偶像就是一種職業,是娛樂圈區別于老一輩的新藝人發展模式,主要還是看藝人的個人定位和大眾印象。
其實我和胡婧的看法差不多,偶像不偶像對我來說無所謂,我們也不能左右大眾的看法。
但相比之下,我希望大家不要過于關注我本人,而是去看我的作品。
曹軒只是一個普通人,沒什么了不起的,大家聽歌看劇,觀賞我們呈現出來的影視和音樂作品,把感情和贊譽投注在作品里,我覺得這就是藝人和影迷歌迷之間最理想的一種狀態。”
一席話說的眾人若有所思,但實際上,這種情況很難實現。
需要觀眾和藝人絕對理智,公司也不營銷,大家克制保持,君子知己之交。
或許一部分人可以做到,但要是成為娛樂圈常態,可能性微乎其微,就像曹軒說的,只是一個理想。
接下來主持人又問了問劇組趣事,詢問一下日常有什么集體活動。
曹軒想了一下,大家拍戲忙,平時沒啥集體活動,唯一算的也就是前些天,國足踢世預賽,劇組不少男生聚在一起看了幾場球。
說起來2001年的國足實力也算不錯,世預賽第一階段,對陣柬埔寨、印尼和馬爾代夫,主客場輕松拿下六殺,挺進10強賽。
哪想到二十年后,踢個越南都差點翻車………
索妮還問曹軒認為國足是否有希望打進2002年日韓世界杯,曹軒給予了肯定答復。
不肯定也不行,大戰當前,破壞軍心,不找罵嗎。
別說現在,二十年后哪個明星說踢阿聯酋必輸,哪怕90%幾率說準,但還是得挨罵。
大家不是一個圈子的,刷什么存在感,順著說就完了。
采訪最后,正好趕上臨近高考,索妮讓他們分享一下高考趣事或者寄語,給考生們加油打氣。
說起這個就是曹軒心中永遠的痛,沒考上大學是他一生的遺憾,沉吟了兩秒,只給了務實可靠的提醒。
“一定記得帶好文具和準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