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連直角彎加上最后一個小彎加起來在不足1.5公里的賽道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追著投影儀的畫面看。
此時此刻黎琛徵還在第一位,這是最后時刻。如果后方輛車相爭他做漁翁,不見得沒有取勝的機會。
但……小四率先發難。
原本三車先后而行,小四突然側行開始加速,眨眼的功夫就追了半個車身。
要超車了!
這種賽道超車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緊貼內道漂移,在對方入彎后車身漂移甩頭會拉的時候以更加完美的線路切入內道,逼迫對方為自己讓路。
第二種就是外道大角度超車,這種情況只有在技術差距更大的情況下才行。
李韶嘴角一彎,“這就開始了嗎?”他油門一踩,緊跟著小四來到外道。
這一幕大家見后驚訝。第一個彎道雖然可以超越,但長度絕對不能支持兩人同時超越。第一個彎道過后不到五十米就是第二個彎道,而且方向不變,無論是路線還是長距離的漂移中速度的損失,李韶想要跟隨超車難度太大。
小四注意后同樣露出冷笑,覺得李韶太自負了。他的操作流暢,已經開始入彎。
大數據測算,這時候的車速絕對不能超過七十公里每小時,否則連續轉彎的速度會讓輪胎吃不消而溫度升高減少摩擦力,最容易出現車輛失控的情況。
“一號車的入彎速度是五十八公里每小時,角度也在合力范圍之內。這種情況下小四想要超車就要以不低于七十五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外側超車。三號車李韶,沒有機會!”
周二哥開口的語速很快。
電光火石之間,其他人沒有時間搭茬,小四也的確在這么做。但李韶的選擇很奇怪,他在跟了不到零點二秒之后車身即將追齊黎琛徵的時候突然降速回到內道。
六連直角彎前兩個彎刀的方向是相同的,如果以常規的外道飄逸入內道出彎,那么第二個彎道來不及調整位置只能以內道入彎,再出來就是外道,下一個是反向彎,依舊是以內道入彎但距離太短根本無法把速度提上來。
漂移,一旦速度降的太厲害就只能越來越慢,這樣速度損失沒有誰承受得起。
黎琛徵的數據一直都不上不下,只是在第一個彎道過后原本應該降到合理范圍的速度竟然比預想的高出不少,緊隨其后的李韶跟他的距離只有半米不到。
意圖外側超車的小四極力提升車速,卻還是因為這因素沒能完成超車,最終連自己第二的位置也失去了。
知道的這是小四自己的決策失誤,不知道還以為是京都的兩個人聯手做掉了他。
小四必須在進入下一個彎道前把速度降下來,否則再入彎他必然撞車。
恰恰這個時候李韶占據了他的位置,他只能以最低的速度拉開距離,再追幾乎沒機會,畢竟這是六連直角彎,重新起速太難!
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前面的兩個人不出失誤,小四就只能墊底了。
“一號車的速度為什么會快這么多?”周二哥不解。
“是發動機的扭矩足夠。你注意到了么,剛剛他入彎后的速度損失很低,不僅僅是小四,就連緊跟在其后的李韶也被甩開了一小段,是依靠更加完美的入彎角度矯正后才追了上來的。”韓諾說。
車,這就是車的差距!
黎琛徵后面的李韶有十秒鐘的優勢,就算他沒有什么小動作這么跟到最后也能穩穩贏下比賽。
但……他是李韶,他要的不是這種第一。他是要接管超跑俱樂部的人,他的身份不允許以這種方法取勝。
后面的小四咬牙堅持,可連續的入彎讓他無法拉進兩車的距離,甚至因為對賽道的陌生,他與前面兩車的距離在逐漸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