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一邊給顧禾展示著時尚雜志的內容,一邊教道:
“這里的每個人都努力通過時尚的選擇,來表達自己的個性。
“每個人都想從人群里脫穎而出,造型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工具了。要的就是鮮艷絢麗的色彩,閃光,斑點,印花,網格,金屬,塑料……以各種方式組合起來。
“如果一個人的造型沒超過5種主色調,那他是個瞎子?不,他是空氣。”
“看看這些,認識一下。”薇薇安翻動雜志,那里面是琳瑯滿目的衣物與配飾。
顧禾看著,想著自己這段時間見過的各色人等,的確是這樣。
這里幾乎每個人也像是霓虹燈。
從頭發顏色,眼睛的瞳孔顏色,指甲,皮膚……各種夸張、粗俗、混亂的造型與妝容都被認為沒什么可奇怪的,反而才是正常的。
“這里的時尚風格,主要有三類:街頭風格,江谷風格,花園風格。”
薇薇安一項項地講了起來:
“街頭風格就是我們街狗的風格了,每個區又有不同特色,但總歸是朋克、搖滾那一類。閃亮、混搭、華麗的發型和配飾,都在表達著一個意思,‘反叛’。主色調數量至少在5種以上,超過8種也沒什么,甚至10種以上。
“江谷風格,是江谷區中產人群的風格。街頭都認為那太單調乏味了,他們既沒有街狗的鮮艷,又夠不上花園風格的奢華,也就平庸規矩,一般穿正裝、各種工作制服和校服,這倒成為他們的標志了。
“不過即使是江谷風格,也比你和老范的造型要鮮活得多。
“還有,花園風格,就是那些有錢佬、上流人士的風格,以花園區的時尚界為標準。他們偏向所謂的優美、高貴、格調,用最高級的材料,講究奢華和名牌。他們對顏色數量也會控制,不算那種多彩圖案的話,主色調不超過5種。”
街頭風格,江谷風格,花園風格。
這就是構成流光城人群的三類主要造型。
薇薇安繼續補充了一些在三大風格之外,另有定義的一些風格。
古典風格,和服,袍服,東土服等等,在這基礎上加以改裝與搭配。
伏都風格,主要是以前芒博-拉巴斯的舞者造型:修身緊身正裝、黑手套。伏都風格曾經風靡一時,但隨著伏都城成了廢墟,這風格就漸漸成小眾了。
異域風格,是指非流光城常見的,來自像是天使城、紐蘭城等自由邦的風格。
“街頭姑娘喜歡穿皮衣,江谷姑娘喜歡穿校服,花園姑娘喜歡穿晚禮服,爛泥塘姑娘啥都不穿。”薇薇安笑說了句諺語。
“我也喜歡啥都不穿。”妮妙說,眼眸盯著顧禾看。
她今天又是一身白色連衣裙,色彩不多,這不是街頭風格,而是花園風格。
酒井花青則穿了套多彩的印花和服,薇微安是伏都風格的緊身多彩夾克和黑手套。
顧禾聽了這番教學,更明白了,其實衣服造型也是階層與人群的劃分。
“你看看這些。”薇薇安展示著時尚雜志上的模特圖片,給顧禾講解衣物品類。
她沒有分男性女性或中性,因為在流光城,性別不是阻礙,男扮女、女扮男,或者干脆變了性,甚至真的雌雄同體,都不是問題,愛怎么穿就怎么穿。
發型:哥特,莫西干,爆炸頭,獅子頭,霓虹發,臟辮……
衣服:皮衣,風衣,夾克,轟炸機夾克,緊身衣,超大外套,水手服,條紋連體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