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華在大廳,看起來是專門在等他。
“怎么,睡回籠覺?”盧小華過來摟住陳晨的肩膀,“發你的信息看了沒,有想法沒。”
陳晨點頭:“有一些,但我擔心……這以后我們的人,是不是少了點。”
“要怕的不是我們,是那些花錢投資的老板,”盧小華的神色看起來很輕松,“做砸了,我們大不了退回來,他們賠本。做好了,一起分錢。現在的問題是市場……置換率還在降,這你應該知道。”
“媒體每天都在報么。”置換率,大概就跟他們救助站的出款率一樣,也成了一種政府和民眾都很關心的指標。
具體怎么算的還挺復雜,但大概意思就是平均一個人在一段時間里置換的概率,據說這個數據的提法是跟癌癥的幾年復發率差不多。
新聞上報道現在社會上平均的一個月置換率,已經降低到百分之4,這個數字在一個月前還是百分之32。
置換率跟他們救助站的關系,也算是息息相關。
置換率越低,越能說明他們救助站這類機構產生了作用,對社會上的置換行為產生了震懾。
但另一方面,低置換率也說明大家對置換似乎根本不感興趣。
似乎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扭轉。
但陳晨知道其實沒那么樂觀。
新聞上報道的數字是哪來的陳晨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救助站里,1樓的七成人每天都還在置換。
也許新聞上的數據排除了救助站。
但救助站里每天換走七成的人,也要換進來七成的人。
這七成里面,又有七成是從其他救助站換過來的。
剩下那三成來自社會上的自由置換者。
即使按這三成算,那起碼也有百分之十幾的置換率。
現在1樓很多情況是,很多人明知道置換不到什么好結果,但依然堅持每天都換。
因為很多人本身已經在最底層了。
其實很多人已經不再跟兩個月前那些剛參加置換的人一樣,期盼著靠置換發大財什么的了。
很多人已經把置換當做一種生活方式。
對于生活在最底層的人來說,置換本身就是一種福利,是一種生活樂趣。
置換者群體里最近流行一句話,很多1樓的人都把這句話放在手機里當開機屏保:“一百種不同的苦難,比一種相同的幸福更值得經歷。”
…
感謝“bllb”的再次的打賞
感謝“矇昧火星”的再次打賞
感謝“0ds”的再次打賞
感謝“我恨別人家的孩子”的打賞
感謝“書友20210302144443248”的打賞
感謝“何常在”老板的打賞!
…
謝謝大家的打賞,其實能訂閱已經是對《亂穿》最大的支持了。
如果能在書評區留下您的建議就更好了,咱們一起把這本書寫好!
謝謝所有喜歡這個故事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