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如果新站的利潤不如預期,那些新站的老板會如何想辦法折騰救助站里的置換者。
他們折騰的越狠,陳晨的壓力就越大。
所以盧小華這是第三次來找陳晨了,畢竟他現在是對救助站實際運營情況最了解的人。
新站的安保團隊肯定要從這里出一部分人去組建,然后后續的招人,培訓,制度,也都要陳晨親手搞。
盧小華已經承諾給他股份了,今天過來找他甚至給他看了一些相冊。
都是女孩的照片,一個認識的女性救助站的站長那里搞來的資料。
女人總是比男人有更多的選擇,李敏現在這個身份,這個條件,如果正兒八經愿意找個對象,很多女孩都會非常愿意。
有人甚至能夠接受做人格夫妻。
也就是說就算陳晨置換了身體,不管新的身體年齡和具體情況,她們也愿意接著處。
當然,女人這個話題只是調劑,這次談話的核心還是安保。
新的站點規模一期就要準備塞幾萬人,幾乎等于一座小型的城市。
救助站規模的提升最大的好處是因為規模效應,各種人均的管理成本下來了,最大的壞處是風險也成倍提高。
一兩千人的救助站里,往往只有幾十個青壯年,分散開來面對幾十個保安,未必敢有勇氣做點什么。
但是幾萬人的救助站里,可能就會有幾百上千個身體條件比較好的,他們集中起來,面對幾百個保安,能干出點什么就很難說了。
雖說附近有武警和地方部隊的駐扎,但運營的邏輯完全就變了。
在東華,他們1樓出了事可以丟給警察,因為規模不大不小,警察就在邊上,沒有不管的道理。
但是到了新站,出了事那只有他們自己負責,要請周圍的武警或者部隊,那肯定是大事……這種大事出一兩次,可能救助站就要關門了。
陳晨說實話,他自己也沒有太大把握。
現在讓他管幾十個人的安保隊伍,他覺得還不算難。
但是到時候幾百上千人,幾乎是一支小部隊。
新站是園區式的大型站點,有建筑群,有大量公共空間,室外區域開闊,比現在的東華救助站的管理難度明顯要高。
更關鍵的是經營上的風險……盧小華這是為了錢在玩火。
他和投資方博弈,但最大的風險承擔者卻是幾萬個置換者和未來的安保團隊。
但陳晨能理解對方,他也是最大的受益人之一。
如果盧小華的計劃成功,他們未來真的能控制一座幾萬人的救助站,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就完成了一次躍遷。
一次從身份到層次的躍遷。
這不僅僅是賺多少錢的問題,這是未來他們生活方式的問題。
不需要再想著賺一筆錢然后置換跑路,那是弱者的思維。
強者應該是跟那個院士一樣,他置換了,國家不僅承認他過去所有的一切,承認他的新身份,還要出動部隊,出來搜山檢海,來保證他的安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如果新站這次成功,那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定義未來相當數量的置換者的生活。
如果這種定義進一步得到政府的支持,再進一步擴展……
陳晨現在還記得盧小華在跟他聊這些時,嘲諷的冷笑:“說不定我們還能順便拯救全人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