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很多人開始觀望,覺得如果身體的情況不是很急的話,多等幾天也不是問題。
離開救助站,陳晨讓司機開車,去新站。
陳晨坐去了后排,上車之后就閉上了眼睛。
別說是那些普通的置換者,對陳晨來說,他腦子到現在也是亂哄哄的。
昨天盧小華跟他(陳晨)聊QQ,聲音也是難得的一驚一乍,看起來對這些政策他沒有多少心里準備。
不過倆人昨天在網上聊了半夜,大概可以確定,這件事至少對他們來說不算特別壞。
起碼他們這些救助站的重要性還是得到了加強。
置換率下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三樓出款率進一步下降,而且降的厲害,因為很明顯,現在還愿意置換的,都是條件最差的,沒有選擇的置換者。
一無所有的人永遠期望改變。
但他們身上是榨不出油水的。
于此同時,新站也開始大量的花錢了。
雖然大部分都是投資人的錢,但他們也是壓力很大。
陳晨每天要接無數個電話。
名義上他只是負責安保,但實際上新站很多人都來咨詢他。
負責食堂的問他救助站的標準是根據什么定的,負責清潔的問他老人的衛生問題到底什么情況下才要介入管,負責醫療的問他病人沒錢到底給不給看……
有時候陳晨覺得還不如自己都管起來,一切照舊,自己還省點事。
問題是這些人咨詢了自己之后不一定照搬,很多人最后還是自己搗鼓出一套東西。
新站目前還沒有用戶,但有些地方一看就是會出問題的。
住的地方沒有備用的供暖,買回來的被子還分高中低三個檔位,還想著搞差異化經營,連食堂打菜的阿姨都開始培訓學手抖了。
不過這些問題陳晨都只是冷眼旁觀。
據說新站的選址原來是一個學校預訂的大學城,但是因為疫情,臨時改了規劃。
保安們的作訓處就是原來大學生的宿舍,他們來了之后除了新裝了空調,跟原來大學宿舍沒什么區別。
但就這待遇很多人都不滿意,大家不太愿意住四人間,都想住二人間。
陳晨最近還在協調這個事,比起這種細節,他更關心的是現在這種狀況下,還有多少人愿意留下來安心工作。
下車后他直接去了幾個教官的宿舍,問了一下這幾天的到訓情況。
只跑了三分之一的人,情況還不錯。
走的人絕大部分是因為心理原因,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現在流行的末日言論。
留下來的三分之二里面,很多人是擔心未來的工作不太好做,怕有危險。
因為這里的作訓項目里已經有實彈射擊了。
這里的保安是要求都有持槍證的,甚至有個投資人還通過關系搞來了兩輛巡邏用的裝甲車。
他們名義上還叫做保安,其實已經是準雇傭兵了,這里幾乎就是半軍事化的一個基地。
很多人在心理上是沒有這樣的準備的。
陳晨最后去檢查的地方是新站的“3樓”。
也就是未來的治療區。
一共三棟建筑,據說原來都是大學的教學樓,設計可以容納一萬多病人,
也就說,這里一旦全力開始運營,一年就能治療三百多萬人次。
這差不多相當于東華總人口的一半,按照目前的感染率計算,可以把兩個東華的全部人口都塞進來治療一遍。
全國到底還有多少這樣的救助站,陳晨不知道,但僅僅按現在這個架勢,陳晨知道,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置換幾乎可以跟下地獄劃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