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嬰兒人格都會不受控的哭鬧,或者就是自己滿地亂滾,吃自己的手指頭……、
有時候男性撫養員會過來安撫他們,有時候安撫成功了,但也有失敗的。
最壞的例子就是互相打架打起來了,經驗不足的撫養員會被直接抓住頭發。
現在他們參觀的這個撫養院里,體重最大的一個嬰兒人格,超過了120公斤。
不僅胖,還很壯,據說原始的身份是個建筑工人,經常干重體力活。
這個撫養院里沒人敢去接近他,以他的力量一把抓住一個人不放開,很可能對人造成傷害。要照顧他吃飯需要三四個人一起行動,院方甚至已經考慮給這樣的病人準備麻醉針。
一起過來參觀撫養院的人有十幾個,都是準備來這里工作的。
大部分人看到這些成年的嬰兒人格,都有些發憷。
雖然她們以后照顧的大概率都是女性的嬰兒人格,但依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
成年人的身體和嬰兒最大的區別,不僅僅是配合難度,還會有可能有各種基礎疾病。
也就是說,她們不僅僅要安撫病人的精神狀態,還要對一些基礎疾病有了解,能夠執行醫囑。
參觀完之后,她們去跟撫養院的一些老員工學習經驗。
說是老員工,其實也不過比他們早來幾天功夫。
很難想象,這里很多員工,其實原來都是動物園的飼養員。
嬰兒人格跟動物之間,是有很大類似性的,特別是成年嬰兒,在撫養院里,很多撫養院就是把成年嬰兒當做一些大型動物來相處。
但說實話,這并不輕松。
動物園里的動物和飼養員的關系都是長期相處的,彼此認識,有了情感之后,彼此都能熟悉對方的習性,不管是什么猛獸,最后照顧起來也會簡單。
但是嬰兒不一樣。
這里需要照顧的嬰兒人格變動很大,根據最新的統計,嬰兒人格的一周置換率差不多在七成左右,也就是說,一個嬰兒人格平均的相處時間也就是十來天,可能剛摸清楚這個人格的習性,他就走了,去了另一個撫養院。
嬰兒人格又不能像成人人格那樣搞置換的溯源追蹤。
他們每天還要面對很多新來的嬰兒人格,可以說,這里的工作每天都是挑戰。
不僅難度高,而且量很大。
在這里員工食堂吃過午飯后,下午還安排她們進行實習,算是工作的適應性過程。
關琳她們四個人算一個工作小組,分配了八個人,這個工作量是很輕的,這里正式員工平均一個人都是負責十幾個人的,四人工作小組都是負責五六十人起碼。
這八個人里面情況都還不錯,最小的只有二十多歲,差不多跟她是同齡人。
最大的有四十五,再大的就不敢給他們照顧了。
但是一下午折騰下來,關琳還是覺得累的夠嗆。
累的原因有兩個,不配合,和太配合。
不配合還好說,過于配合的,抱著人就不撒手,然后人一走開就會哭。
一個人照顧兩個,哭聲簡直就是此起彼伏。
但把她們弄一起吧,還會互相打架,許多人手上的指甲都沒修剪,嬰兒對自己的力量又無法準確控制,隨便抓上一把,就是一道口子,踹上一腳,就是一處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