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中沒有抗拒也就算了,嘴里還能一直念叨佛教經文。
這種喃喃自語的念叨似乎對這些嬰兒人格有不錯的鎮定作用,在姜鳳英身邊待久了,說實話,關琳都被影響的能跟著念出不少來。
她還專門去網上查了一下,這念的經書似乎都找不到,也不知道是哪個年代鄉下的小宗派。
聽姜鳳英自己說,她三十多歲就開始信佛,就開始念這個經,過去鄉下干活,她無聊的時候就是一邊念經一邊干活,兩不耽誤。
說實話這經的內容是啥她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更不懂,她只是個文盲。
當初學這些經的時候,還是村上其他幾個信的人口對口,一句一句教她的。
沒人在乎這些經是什么意思,大家只是覺得念經信佛有好報,就這么一直念了下來。
這一念就是一輩子,這已經不能說是她的一種生活習慣了,更像是一種生活本能。
一天工作下來,大家已經不再把姜鳳英當做同事了。
大家都喊她姜奶奶。
她本人似乎也不介意不到二十的身體被人喊奶奶,事實上按照她的真實年齡,她們都要喊太奶奶。
姜鳳英回到宿舍,依然只是念經,燒香,拜觀音。
關琳他們跟姜鳳英發語音,跟她聊天,她很多時候也不回。
姜奶奶這個稱呼很快就撫養院里流傳開來,因為她很快開始負責一些別人都害怕處理的麻煩病人。
體格很大的,壯年的男性。
身上有異味的老年人。
姜鳳英都接過手來,一個一個親自照顧。
很多女性員工對于男性目標都會有心理上的戒備和抵觸,但姜鳳英完全沒有。
有時候不可避免產生了身體接觸,被目標亂抓亂摸,她一點也沒有慌亂,只是一個勁念經,手里做各種動作試探性的安撫。
有些目標被撓幾下癢,有些被拍拍頭……
效果還出奇的不錯,別人上手就會被打被罵,只有姜鳳英,跟目標接觸個十幾分鐘,嘴里念念叨叨的,不僅把事辦了,許多目標都表現出了高度的服從性。
在撫養院姜鳳英很快成了一個榜樣式的人物,很多新來的工作人員來實習,院方就讓他們先來參觀姜奶奶的照顧辦法。
這不僅大大消除了很多人的恐懼心理,也讓更多人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認同和了解。
撫養院的官方宣傳里,一直希望大家把嬰兒人格當做真正的孩子來對待,對他們的很多行為不要過多的聯想和抗拒,能夠來這里的人格肯定都是百分百的嬰兒人格,他們的靈魂是絕對干凈的。
但那也只是宣傳,很多人真的是沒辦法把一個三大五粗的壯漢,甚至老頭老太來當孩子對待。
但在姜鳳英這里,大家真切的看到了這種狀態。
不僅能看到,而且大家可以嘗試著去模仿,去學習。
榜樣的力量就在于此,很多時候大家覺得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一個人做到了,其他人都會有了嘗試的勇氣。
如果說意識置換有什么好處的話,那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讓很多本已經注定離開這個世界的人,還可以繼續在這個世界上存留。
讓現在的人看看,曾經人類是怎么生活的,他們的生活狀態依然可以改變我們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