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也就是置換,再讀兩年……
如果這具身體兩年內死了呢。
徐向東和程成都沒問這話,倆人都跟置換者接觸的多了,知道什么話能說什么話不能說。
死了,那就認命。
其實是變向版本的救助站,但條款都是自己答應的,而且說實話,個人也隨時有權可以毀約。
置換走就是了。
所以這種條件,一般也就是對未成年人格使用,成年人格都是讓你先去交保證金。
又問了幾個人才發現,這一批去的人,大多數情況都是差不多。
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原來一個學校的,跟著過來的成年人格的人,也都是這個學校的老師和工作人員。
只不過諷刺的是,老師們如今一個個風華正茂,甚至干脆看起來就是少年郎的樣子。
而一個個少年,很多時候卻是白發蒼蒼,拄著拐杖。
置換說到底,本質上還是對后來年輕人口的剝削,因為老人沒有什么可失去的。
不過大家看起來依然是少年心性,一個個低著頭打游戲,有人聽著音樂搖頭晃腦,甚至還有幾個愛玩的,在互相拿假牙打架,看起來才是小學生的樣子。
吃過飯,大家又坐上一輛大巴,仿佛出門春游一般,一個個臉上笑瞇瞇的。
后面騎電瓶車,開摩托車的,大部分都是去那的工作人員。
有老師,廚子,醫生,護士……
一路聊過去,徐向東甚至還聊到了幾個鎮政府的官員。
有些是上級指派,也有自己選出來的。
據說都是學生們選的,好幾個官員自己還要上學呢,現在兼著鎮里的工商和糧站幾個工作崗位。
雖然知道這些年輕人實際上是吃了大虧了,但看他們一臉得意的樣子,程成自己也會忍不住想——也許在他們這個年紀,先用幾年老年的身體,不算是壞事吧。
起碼這樣他們以后就知道珍惜身體了。
很久之前不是有個段子嗎,說人應該反過來生活,出生是個老人,然后一點一點年輕,最后理智又逐漸散去,回歸蒙昧,沉默著來到世間,看過一切之后,最后哭著離開。
一直到晚上,整個車隊才又開始停下來,他們預約好了一家酒店,老人全都住進去,他們是有國家的安置補貼的。
年輕人就在外面湊起來聊天,聊的內容都是關于政策的。
就拿他們這個小鎮來說,所有人到了之后要先進行軍訓,還會組建民兵隊,指正兒八經給發槍的。
徐向東不關心政策,他更關心他夠不夠條件,能不能回去學習。
老實說,他想回去學習了,哪怕是之前最厭惡的英語課。
問清楚他的情況后,幾個老師都搖頭——撫養院這種在職員工,國家還是建議不脫產,自己下了班去學。
但學外語就沒必要了,起碼緊迫性沒有學習射擊來的高。
來自國家的置換風險里提到,所有公民在置換前,首先最好學習槍,刀,棍棒的使用……
這才是人類最通用,也最能夠被理解的語言。
…
中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