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置換已經是事實了,而且根本沒辦法阻擋,那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盡量降低置換產生的損失。
幾乎所有的置換者都會進行集體生活,過去單人獨居的現象現在基本都消失了,置換者群體產生了組隊文化,群居文化。
但這種組隊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自然是大家互相有個照應,對抗置換的風險能力提升了。
壞處就是,所有的組隊,本質上就是合作共贏。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合作的價值的,這種自組織模式最殘酷的就是,被篩選出來的人,不僅僅是被傳統的生活方式淘汰,也被新生的置換生活方式淘汰。
身體不好,脾氣不好,信用不好,沒有工作能力,沒有存款,甚至連工作意愿都沒有……
就像原來呆在救助站,不愿意,或者沒能力出去工作的那批人。
他們并沒有消失,他們的規模龐大。
自組織之后,他們大多數都被分散到了鄉鎮。
疾病,衰老,殘疾……
再怎么置換,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
只不過過去,所有這些風險都被均分了,分散在全社會,讓所有的家庭來承擔。
但從置換出現到現在,也不過就是短短的小半年,過去這種模式就完全解體了。
救助站算是一種新的解決模式,但現實也證明,依靠資本來對抗這種風險是不可靠的,反而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
現在問題似乎回到了過去,但又比過去更讓人擔心。
因為這些人認命了。
一群正能量的人呆在一起生活,會互相激勵,互相鼓舞,互相幫助。
一群負能量的人,他們在一起唯一能做的,就是聚會,唱歌,喝酒,置換。
置換讓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自由,自由到每一個人都能盡情的自由落體式的墮落,而不用承受來自道德層面的具體指責。
過去一個人要是半年沒工作,周圍的知情人就會有閑言碎語,但現在,誰認識誰啊。
這種無節制的墮落與其說是置換的原罪,不如說是人精神的原罪——當人的精神和肉體真的實現完全剝離之后,以前需要掩蓋的東西消失了,一些更直接,更赤裸裸的東西出現了。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這種墮落跟他們是沒關系的。
相當一部分人其實并不熱衷于置換,大部分人只要身體將就,就能安心下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
但對于少部分人來說,這些人的存在是致命的。
存在這種擔心的人,有幾個共同的特點。現在的身體衰老,希望置換,但又不想承擔置換的風險。
這種擔心本來人人都有,沒什么可說的。
普通人即使有這樣的想法又能怎么樣呢?要么就是聽網上的謠言,說什么置換之前要提升自己的靈魂檔次——這樣就能和自己的置換對象產生精神共振,提高匹配效率。
所以很多人現在置換之前拼命去做瑜伽,做健身,看投資理財的專業書籍……
而有一部分人,卻可以憑借自己掌握的資源,悄悄的改變這個游戲的環境。
現在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個人置換者的生存率,和被置換者生前一個星期所擁有的財富量息息相關。
只要能順順利利的活下去,大部分人其實不會那么極端,故意不吃藥,故意給自己投毒這種事……更多是一種對置換規則的怨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