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實不會因為他們的想法而有變化,控制置換是一種成本巨大的工作,甚至巨大到光靠單獨的一個國家根本無法控制和維持。
盧小華雖然自己買不起,但并不妨礙他積極打聽這個事情的細節,同時聯絡供求關系——賺錢幾乎就是他的一種本能了。
在救助站的時候,盧小華認識了不少的有錢人,其中很多人都是后來去置換的,這中間不少人還在一直跟他打聽跟置換相關的消息。
都不用猜,能回頭找他的,都是置換的不怎么樣的。
真要是什么都好的新身體,新生活,又有錢,大部分都消失了——認認真真過自己的第二輩子去了。
他在QQ上甚至還專門給這些人現拉了一個群,上午他聽到的消息,還沒放涼中午就跟他們說了。
第二批命的數量很多,有幾百個位置,但顯然,愿意交錢的人,卻不一定有這么多。
但這價格是金石規定的,也幾乎就是國家規定的,沒的商量。
第一輪是十幾個億的保證金,參與競拍,第二輪可以在第一輪的基礎上自己加價,是暗拍。
最后國家公開唱標,拍到名額的等通知準備置換,拍不到的保證金退回,等下一波。
消息是剛出來的,金石并沒有大張旗鼓的公開,采取的是定向聯系——只聯系交得起錢,而且綜合素質還不錯的人。
這就排除了一大批社會影響力很差的人。
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這些人參與競買名,其實沒有限制——也就是說,不告訴他們,但如果他們自己知道了過來買,那也不攔著。
這種政策執行上的細節區分,對盧小華來說,就意味著信息差帶來的巨大利潤。
這兩天時間他到處打電話,一來是借錢,不管怎么樣,哪怕是借,也要先借到買一個名額的錢。
他自己的錢遠遠不夠,救助站掙的那點錢,說不定去非洲區能碰碰運氣,那里便宜——但風險也大,只保證7.5成功率。
雖然比自然置換百分之40的滿意率要高了近一倍,但自然置換那可是免費的。
國內現在的數據是百分之百,但官方解釋是只到99.5,另外這千分之五,那就是小概率事件,碰到了自己認倒霉,國家會退錢,要是人死了,錢還會給指定的受益人。
吃過午飯盧小華就開始打電話,聯系了十幾個人,只有一兩個有點苗頭。
大部分人都是聽到三億美元這個數字就搖頭——只要不是真的老到岌岌可危,病到死到臨頭的,誰會舍得花這么多冤枉錢。
但其中兩個卻很感興趣,一個是一個女老板,她還問能不能安排漂亮點的,或者換成男人——男女互穿現在也有少量的案例了。
另一個是個老頭,90多歲了,原裝的身體似乎還挺好,但置換的事也一直在打聽,他倒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只是想再等今天——他要安排和轉移資產。
之后他又給陳晨打電話,他知道現在陳晨也有不少錢——可以拿出來一起投資。
幫別人做中介,只能掙一個手續費,但如果他們能自己搞到錢,定下來一個指標——轉賣出去就是暴利。
但陳晨剛聽完就拒絕了:“這事太不靠譜了,三億美元!要是賣不出去怎么辦?”
對陳晨來說,三億美元換一個指標,也實在太過分了,這哪里是買命,這么多錢都可以去陰間買個閻王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