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更聰明的人們選擇直接去租房子,并把租來的房子當做倉庫,存糧,存肉,存其他的生存物資。
而更詭異的是,整個社會輿論并不阻止這種事。
是的,反而主流媒體還在宣傳存儲的必要性,不過建議大家都不要暗儲,對于日常需要的食品,藥品,衣物之類,直接存儲在日常使用空間內。
國家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置換災后安置”部門,是按照以前的自然災害水平設置的。
做的工作很簡單,全國以基礎的行政單位為核心,檢查區域內的備災水平。
主要是糧食和藥品,用以保證之后可能的,大規模不受控的置換產生的影響。
之前很多以民兵隊伍,安保隊伍,地方警務為核心的一些武裝物資,現在也開始按照人格分配。
要求這些人平時把武裝物資按照各自的習慣,藏到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的地方——不能在他們個人的生活環境周邊,但又要能方便的找到。
這個政策金石會要借鑒,內部也要執行。
第三個會議室里,是上級的工作安排。
在繼軍隊開始解體之后,政府部門也已經進入預備解體的狀態。
黨組織和政府組織關系,不再跟個人掛鉤——準確的來說,不再跟具體的身體身份掛鉤。
現在所有的工作關系,都要有群體身份驗證機制。
具體的方式方法,內部商量決定,對外要保密。
這也就意味著,一個人政治身份的確認,不再是從一個更高的系統里得到某種長久的賦權,而是在他工作的環境里,得到周圍人不斷的確定——反之,如果他得不到這種確定,那他的權力等于隨時會被作廢。
這是整個組織的大解體,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這種全新的組織形式如何維持和發展,如何開展工作……在這里暫時不討論,但方一鳴聽得出來,其實領導心里也沒底。
但沒底也要往前走。
送走了領導之后,方一鳴走到電梯口,就碰到了林曉,他身后有兩個陌生人。
他們都緊緊的盯著自己,顯然是認識自己。
恐怕不僅僅是認識,還對自己有很多的期待——這樣的眼神方一鳴現在已經能夠習慣了。
林曉之前提過這件事,所以方一鳴猜到這兩個人就是之前在第三區里,曾經見過的陳晨和程成。
人已經不認識了,但眼神還有點似曾相識。
回憶起第一次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四個人的模樣。
再看看現在。
全世界都在變,物是人非,仿佛就他們四個人這樣的狀態不變,一樣是似乎永遠都能放松下來的方一鳴和林曉,一樣是對新環境有些無措的陳晨和程成,方一鳴對著他們笑了笑,伸出手道:“歡迎回來。”
…
“來就來吧,還帶啥推薦票跟月票呢!
感謝蒙昧火星、地被天床趴著睡、index163、書友20171117004847829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