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情感甚至比傳統意義上人類的情感更加純粹和可靠,因為首先大家都能認識到他們的這種接觸是完全隨機和無目的的。
所有人都沒有了歷史和過去,也不會有人關心你的歷史和過去。
因為這種關心的成本太高——如果每天都跟接觸的陌生人聊過去,那所有人就別干事了,整天聽別人講故事算了。
于是人們開始習慣生活。
用中國話來說,叫做過日子。
這個漢語詞匯現在已經全世界聞名了,因為這個簡單的詞非常精準的描述了非受控時代大家的一種心理狀態。
沒人有空關心太多的東西了,因為時間過的飛快——人和人之間過度的交流,那是傳統時代的文化。
而到了現在,所有人都很匆忙。
有合適工作的要立刻去工作,因為可能過了今天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有喜歡對象的要立刻表白,能進一步發展就立刻發展,因為可能這輩子大家都不會再相遇。
人開始變得非常的務實,在安東尼的日記里,他寫了這樣一個例子。
他說非受控置換的第37天,他第16次置換的時候,醒來發現房子停電,需要住戶續繳電費。
這種情況他之前已經遇到了十次,他決定今天不再當冤大頭,于是說自己不再交錢。但是社區的身份驗證又顯示了他的人格身份——他在法國很有名,幾乎聽說過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富豪。
但奇怪的是沒人對他有任何質疑,在了解他不愿意交電費的原因是已經交過10次之后,其他的住戶都沒有反對意見。
最后那一天誰也沒交錢,因為其他人可能真的拿不出錢來。
于是大家一起過了一天沒有電費的日子。
沒有一個人抱怨,幾個住戶甚至一起聊的很開心。
這在過去傳統生活的氛圍里是很難想象的。
但是在非受控置換時代,大家都能接受,那一天除了安東尼,同一套房子里其他幾個人甚至都沒有吃飯。
因為他們也掏不起買食物的錢,那是一個非洲的窮國,經濟環境很差。
于是他一個人飽餐一頓,另外三個人餓著肚子,大家甚至還能心平氣和的聊這個世界的未來,聊音樂和文學……
因為一個原因——所有人都相信,在另一個層面上,大家已經達到了平等。
這種平等很難去具體的描述,安東尼在自己的日記里,用了一個比較拗口的詞,叫做接觸世界的機會。
不管你是誰,有多少財產,之前從事什么工作,腦袋里裝著多少經驗和知識……
每一天置換開始之后,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在不受控的被分配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身體里。
多享受一天的美食,多吹一天的空調,多幸福一天,沒人會因此而嫉妒。
因為所有人都有機會享受這種幸運,而如果大部分人都無法享受某種幸運,比如某個區域醫療條件很差,產生瘟疫,糧食不足,甚至產生了人道主義危機……
那首先應該擔心的就是他們這些有錢人。
所以他吃飽了,那三個餓著肚子的人看著他,沒有絲毫的反感。
反而從他們的眼神里,安東尼知道,他們相信——為了以后他自己不餓肚子,他們會想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