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除了湖底沉尸一案,最讓眾人嘩然的便是松山縣縣令私自開采鐵礦一事。
一說到鐵礦,往往就會讓人聯想到兵器。
私自打造兵器……
大家第一反應便是,這縣令莫不是想造反不成?
而提出這個案子的,不是別人,正是趙太傅自己。
他聲稱自己在松山縣的家仆上山打獵,因不小心撞破有人采礦被殺人滅口。
趙太傅覺得不對勁,便派人去查,不想查到那是一處鐵礦,而私自開采之人正是松山縣縣令。
楊縣令自知事情敗露,不想拖累家人,自焚與家中。
皇帝震怒,派人去松山縣查,在縣令家中搜到了一封認罪書,認罪書上言明了鐵礦是被他賣去了外邦人手中,皇帝派去的人甚至在他家中搜到了大量錢財。
包括涉案的松山縣其他官員,也一致指認是楊縣令逼他們這么做的。
其實他們都知道京中還有人參與,無奈除了楊縣令,其余人并不清楚到底是誰。
與其胡亂拉扯出他們根本得罪不起的人,還不如咬死楊縣令。
畢竟死人是不會開口說話的。
除了認罪書,另外還在楊縣令家中搜出了賬冊。
所有交易涉及到的金額,以及那些銀錢的分配,上面都寫得一清二楚。
最后對下來,竟同在楊縣令家中搜出的銀錢數目一般無二。
最讓人諷刺的是,賬冊中最大的一部分銀錢竟然都被他悄無聲息的送到了皇帝手中。
也就是他死前,送往京城的那一份壽禮。
想到那成人高的金像,皇帝氣得連磕了三枚丹藥才緩過勁來。
“好好好,好他一個楊開明,在朕眼皮子底下就敢如此膽大妄為,朕都不敢想,我泱泱大夏,像他這種蛀蟲到底有多少?”
“陛下息怒!”一眾大臣連忙叩首高呼。
“息怒?你們讓朕怎么息怒?”皇帝將奏折全部掃落在地。
這楊開明一死了之,讓他想泄憤都泄憤不了。
皇帝在朝中發了一頓火,又當場認命趙太傅為欽差大臣,替他巡查各地官員。
下朝后,大臣們看趙太傅的表情各異有羨慕有同情,更有防備。
這趙大人也是厲害了,一舉報一個準,還都不是小事。
趙太傅沒搭理他們,反而快走幾步追上走在前面的宋璟辰:“忠義伯。”
宋璟辰回頭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趙大人有事?”
趙太傅臉上閃過得意之色:“無事,只是想提醒忠義伯一句,能回京不易,忠義伯該惜福才是。
莫要追著往事不放,否則,陛下怕是也不會放心啊。”
“是嗎?”宋璟辰冷笑,拂袖離開。
在趙太傅看來,他這是氣急敗壞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