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騎兵回報,包括第五軍團的各朝軍隊在內,各大軍團都在軍營內留下了數量不低的裝備物資,粗略估計可以武裝起一支五十萬到六十萬人的軍隊。”
百朝大軍回歸后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得到騎兵回報的軍師陳明哲來到王浩面前匯報道。
這可是一件大事,必須要讓主君親自運籌決斷。
“命令:各個軍營派遣一個旅的兵力進駐并接收裝備物資。”
“除此之外,旗幟不撤,軍營不撤,巡邏人數對標百萬級軍團規格,每日飯點須廣燃炊煙,狀態一定要與百朝大軍回歸前一模一樣。”
聽到陳明哲的稟告,王浩神情凝重的做出了這樣的部署。
“領命!”
在如今群虎環伺的情況下,陳明哲也知道此事事關重大,容不得半點錯漏,鄭重領命后便是負責起了軍令的傳達。
神州軍也由此開始了新一輪的調動。
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接到命令并整裝待發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等四個老作戰旅便是離開了第五軍團大營,向其他四大軍團的大營趕去。
無論是護衛五百萬新兵還是進駐四大軍團大營,神州軍都沒有動用新十二旅。
因為相較于最早建軍的老十二旅,新十二旅無論是戰斗能力、軍隊作風還是應變能力都不及前者老辣。
要是讓新十二旅來執行這些重要任務的話,很有可能會出問題。
而如今的神州軍偏偏不允許任何一次錯誤的出現。
在大環境下,王浩并沒有選擇班師回歸,而是一直留在大營中,好方便處理突發事件。
畢竟王浩是有金手指的,一旦開掛,總能處理大多數意外情況。
……
“這可怎么辦啊,主君一下子扔來五百萬新兵,以我第一旅的能力想要之編練完成怎么也要三五年的時間啊。”
“三五年,能打下多大的土地啊,黃花菜都涼了吧。”
在將各項事務處理完后,王浩倒是輕松了,可常駐昆侖山脈的第一旅卻是懵了。
在平安無事的度過了二十天的時間后,在第十一旅、第十二旅的護送下,五百二十萬年齡在十七歲到三十五歲的人族青壯順利抵達昆侖山脈。
在王陵和李崇山(近衛旅就是第十二旅)的揶揄下,第一旅副旅長曹文直感一個頭,兩個大,整個人都要麻了。
讓第一旅一萬三千多將士編練五百萬新兵,這開什么玩笑?
這可不是五萬和五十萬,而是整整五百二十萬啊。
用上個三五年的時間倒是能編練完成,可正如曹文所說的那樣,三五年時間神州軍不知要開展多少軍事行動,到時黃花菜都涼了。
還搞個雞毛。
“這并不是什么大的問題,王將軍,李將軍,還請你們麾下的兩個旅協助我部進行新軍編練。”
“一旦負責整訓編練的軍隊達到三個旅,四萬多將士,相信最多一年半的時間,五百萬新軍就能完成編練。”
“就是不知道各類武器裝備和物資什么時候能送來,突然多出五百二十萬張嘴,昆侖山脈的糧草儲備可撐不了多久啊,也沒有那么多的武器裝備新軍進行武裝。”
不同于整個人都要麻了的曹文,宋無極倒是很快就想出了應變方法,不過也提出了軍需短缺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