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賀皇宮,年輕的皇帝已經步入了中年,而這座風雨綿延數千年之久的王朝,也又撐過了十二年的天機氣數,甚至在未來,還要繼續綿延下去。
初入中年的皇帝,行事已經穩妥不少,此時正坐在書房內,借著幾盞黃燈,批閱最近的奏折,自天火之劫以來,這奏折上倒沒有什么大事發生,大抵都是些水利興修,農田開墾之類需要撥款的雜事,自然都是隨手批紅。
批閱至一半時,一個道袍身影無聲息的出現在皇帝身前,躬身拜道:“微臣拜見皇上,若是平時,臣自然不敢這般冒昧打擾,但如今正值天火大劫十二年一輪回之際,微臣實在是不得已,才這般冒然覲見,還請皇上,海涵。”
皇帝抬頭看了他一眼,隨即低下,繼續批閱著奏折,聲音卻不怒自威:“愛卿夜半來訪,不知有何要事啊?”
“皇上可還記得,微臣十二年前所說的救世之人?”那道人也不做作,開口便直奔正題。
“有些印象。”略作思考,皇帝點頭答道。
“那皇上可知,這十二年意味著什么?”道士開口詢問,良久,見皇帝沒有回答的意思,自顧開口道:“《大賀.年譜》有載:‘歲星一紀,十二方圓。’十二年,恰好是歲星繞天一周所需的時間,也就是,一個輪回。”
“愛卿的意思是……”皇帝頓了頓,沒有說下去。
道人見狀,連忙接上:“微臣以為,解鈴還需系鈴人,這輪回之劫,還需救世之人來解啊!”
隨后,道人再次拜道:“微臣愿替皇上走上一遭,若其可用,則大用之,若不可用,便殺以絕之。”
“就依愛卿所言。”皇帝點點頭,不再說話。
那道人聞言后,一個呼吸間,早已消失無蹤。
書房門外,卻響起了一陣敲門聲,宦官低聲喊道:“皇上,易直先生求見。”
聞言,皇帝抬頭看了看房門,停下手中的筆,稍稍愣了一會,不知在想些什么,隨后,方才開口:“讓他進來。”
“嗻!”
門被推開,走進一名一席青衫的儒雅先生,相比起十二年前,呂易直身上的氣質更加溫和儒雅,唯一不變的,是那臉上常帶著的標志春風笑。
呂易直走至皇帝書案前,抬袖,躬身:“臣呂易直,見過圣上。”
不待呂易直開口,皇帝先笑道:“怎么?易直先生夜半前來,也是為了歲星之事?”
聞言,呂易直微微愣神,旋即便笑道:“圣上料事如神,只是這一個‘也’字,臣是不是也可以猜測道家的人來過。”
皇帝微笑,點頭,不語。
呂易直春風一笑:“既然道家的人來過,圣上也已經了解原委,那臣就不再贅述了,臣此次前來,也想替圣上走上一趟,道家繁盛已久,養出了一身的壞脾氣,行事多少不甚周到,微臣也算是替圣上加以勸導。”
“先生可知,大賀重道尊儒?”皇帝沒有急著答應,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