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塌的舊伐木場。
一輛挖掘機正在把倒塌后的磚頭和木梁,勾到渣土車里。
挖掘機旁,曹路拿著圖紙正跟那個搞大棚的劉總商量著農家樂的建造方案。
“院子盡量大點。”
“四周可以用竹籬笆,停車場至少要有50個停車位,這個位置可以鋪設一畝的草坪。”
......
這位劉總除了大棚生意外,也包攬了不少農家樂的建設,這方面比曹路有經驗的多。
兩人也算一拍即合。
可按照曹路的方案建造起來,這個農家樂最少也要七八十萬,而曹路手里只有二十多萬,差了整整五十萬。
這么大筆錢,曹路也不好意思讓劉總墊資,可對方得知情況后,卻直接拍板:“錢我先墊著,什么時候有錢,再給我都可以。”
“那就先謝謝劉總了。”
在回去的路上,劉總身邊的一位年輕工頭沒法理解:“這大竹村種菜可以,可農家樂搞得起來嗎,這路太難走了,墊這么多錢,我怕收不回來啊。”
“其實,我也很擔心。”
劉成水感慨了聲。
“那你還墊這么多錢。”
劉成水看著窗外曹路的蔬菜基地,篤定地說道:“小陳要不我們來打個賭,這個年輕人不用半年,就能把工程款全還了,且我們還能再接到一筆更大的訂單。”
“賭什么?”小陳瞬間來了精神。
劉成水說道:“要是半年內,他沒還清工程款的話,我給你漲一倍工資。”
“真的假的,要是沒還清呢?”
劉成水不懷好意地笑道:“那我就把女兒嫁給你。”
聽到這話后,小陳不由全身冒冷汗,苦笑道:“劉總,能不能換個條件。”
“你這話我就不樂意了啊,難道我女兒配不上你,再說燕兒最近已經再減肥了,等她把體重減下來,你想追還輪不到你。”
“劉總,我不是這個意思。”
“那行,我們就這么說定了。”
這位名叫陳得云的年輕人,悔得腸子都青了,一想起老板女兒那兩百多斤的體重,他真的為自己的性命感到擔憂。
他現在比誰都希望,那位曹總的農家樂千萬別搞起來,倒閉了最好。
......
......
隨著挖掘機“哐哐哐”的聲響,這一段時間,曹路又成了大竹村茶余飯后討論最多的人。
“在村里種菜可以,在這里搞農家樂,有誰愿意來啊。”
“來這里被螞蟻咬啊。”
......
大家聽到曹路要開農家樂后,大多數村民還是看不好他,覺得他完全是在浪費錢,大多村民都覺得沒人會來這種破山村吃飯。
而這一個月除了建設農家樂外,曹路也沒有閑著,在給農家樂尋找合適的廚師。
聘請外面的廚師太貴,還得給他們安排住宿,就算你把價格提到五位數,人家還不一定愿意來。
廚師最好在本村找,可大竹村壓根就沒什么大廚,那個負責村里紅白喜事的張六福,同一個套餐用了幾十年。
村民自己都吃怕了,更別說外面的人,再加上前段時間跟自己鬧了別扭,現在跟大清叔穿同一條褲子。
而運氣不錯的是,剛好這一段時間,有對在港島當廚師的夫妻回到了村里。
本想休整一段時間再出去的,可耐不住曹路的死纏爛打,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村里的某個角落,炭火正熊熊燃燒著,好幾根大竹架在了炭火上烤,同時散發著撲鼻的香味。
為了區別于其它農家樂,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曹路打算發揮大竹村的優勢。
大竹村就跟它的名字一樣,其它東西不多,竹子特別的多,而這種竹子非常適合用來做竹筒飯。
莊師傅戴著厚厚的防火手套,將竹筒從鐵架上取了下來,隨后打開了竹筒蓋子。
竹筒做飯跟高壓鍋、砂鍋做飯的區別挺大的,掌握不好火候,不是烤焦就是煮不熟。
而這次,是曹路跟莊師傅的第九次試驗了,開蓋的瞬間,撲鼻的清香從竹筒里噴涌而出。
莊師傅快速用筷子攪拌了下,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次竹筒里的米粒豐滿,底部雖有些鍋巴,卻沒有燒焦。